濟公活佛降文    (2015.4.27.星期一)     (本聖藻乃  上蒼下化歡迎分享,推薦,引用,功德無量) 

        詩曰

      濟公慈心指迷津,活佛宏願利有情;

      倒駕法航度原靈,自利化他向光明。

        自利利他;自覺下化

    人類眾生處於此陰陽變化之世界,身受五慾六塵外界境相而引動心念作為,終日追逐,身心疲憊,偶然沉思,則倍感空虛而不實,心中恐慌油然而生,此乃是內在覺醒之片刻呈現。若是靈性敏銳者,即能更深入來探究由內心所發出之強烈訊息:一種回歸原始美好的狀態,此是一種柔和的提示作用。然而人往往容易再次回到五塵境中,以生滅有形之器物世界為真實,視永恆本體為無稽。如如慣性思考,則是心靈受縛之主因也。

    內在覺醒之力量,是一種本能修復之作用。此微妙訊號時時存在於靈性之中,伺機於識心薄弱時呈現出來。時機在於人心靜默之時,或身心受到強烈衝擊之時,皆是容易將內在覺性來啟發,因此正證實了識心好動,元神好靜之道理。

    人生有所醒悟者,或許是因為本身的覺性強烈,但絕大多數則是人生遭受莫大打擊後,突然覺察到有形界之無常與諸苦,而生起厭離生死之出離心。積極尋求解脫者多半選擇加入宗教團體,有系統地接受教義薰陶。修道習佛探究實像,是為上根性者,然而諸多信教者卻仍依靠佛力外相而謂之「有修之人」。殊不知論修持,必要切切實實由自我內心來深入,加以觀照覺察,明白自己的起心動念,真正坦然面對,檢視自我,立定超脫凡身入聖域之決心,完全不作表面功夫,實實在在地改造頑劣不化的凡心俗慾。如此方稱得上是修行人,否則僅是宗教道場上一位湊熱鬧的信眾而已。

    諸佛時時不離眾生;凡夫卻因迷惑而不能與佛心相印。修道者能精進體悟真理,更要深信本我之佛性同諸佛無異,才不致於僅於文字言語中來論道。內觀自身之本性有如佛一般之寶貴,能契合能顯發,則不失根本。離此根本,皆稱方便之修持法。

    本體具備萬般之作用,可將能量轉化為各種形狀呈現。心之取向又是善惡之分差。導之以正,即成就佛性彰顯;趨之向惡,結果則是魔性作主。修子不可不慎,欲達出離輪迴,必須明體用也。

      現代眾多修行人,萌發覺性良緣生;

      修持切莫失根本,內觀自性悟無生。

    真正修道者,即是能上達諸佛心印,下化利濟有情。修道非於外相上言修,亦非於貌上言修,更非文字口語論道,乃是能化凡俗心之貪、嗔、癡,轉向一體慈悲喜捨,真正而生妙慧也。

      宗教道場三寶地,自性般若真皈依;

      諸佛法理應根器,層次提昇境升級。

    團體群眾意識層次高低,決定諸佛能量下化頻率之接收,因此非仙佛對眾生有不平等心,乃在於眾生本身之根器是否能深入契合諸佛智慧法海。

    哈哈!今日降來,闡明諸天仙佛下化真理,是由於眾生之根性而出現層次上之差異。法本無高低之分別,乃在受用獲益則是實在也。

 

        與徒長相依_善歌(星夜的離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