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本宗脈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降(2018.7.17.)
偈曰
      心境寬宏量無邊,智慧啟現境界遷;
      世間立場言對錯,終難出離陷後天。
 
        聖示:線上共修第十問:「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此題端看修者以何境界而論之。世上人心複雜,加上太多錯綜之因緣條件,構成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然而何謂絕對的對錯?人因為未能超越輪迴,必受天地間之因果定律評定功過,又以時空長劫來相互平衡彼此心識能量,而最主要是藉人與人之因緣,透過事境來引領靈性早日覺醒,並從人我分別之假相中抽離,認清善惡好壞本身皆是心之功能展現。佛與魔為心之一體兩面,心之作用始終具有變現善惡之功能。唯有認識實像才能運化陰陽,不落對待。
 
    舉一例證:冰之固態、蒸氣之氣態、水流之液態同為水性之化現,乃自然元素之ㄧ環,如何能因人之好惡而消滅水性中之任何型態?
 
    正如佛魔本即大道運化演進之必然作用,人心本性源自於道心之功能,亦是可善可惡,可成佛亦可成魔。有佛有魔、有善有惡、有是有非、有對有錯,皆未出離十法界,故佛言沒有對錯,是依本體法性空慧而論之。但人未達終極實相義諦通達時,實不可言:沒有對錯!超越二元對錯是不會再以凡心造罪,而能在對錯、是非、善惡之中,把持正心正念,不造未來業,不陷於其中而使心煩惱不斷,應身處陰陽界而不受局限。
 
    佛乘傳法,確實核心人員基本觀念必要釐清。謹慎要求不令偏失、誤導,確實重要。尤其在於彼此觀念有落差時,以虛心進道之態度互相交流、溝通,十分必要。切不可以為自己的認知即是無懈可擊,而忘了聆聽的雅量。
 
    道可論,不可爭。佛乘修子,尤其核心傳法種子,應要求自己時時保持放下我執之狀態。在人世間做事,不可能沒有基本對錯觀念的原則。於此弘法之初期,整體理性、和睦是最基礎的修為。如果連這一點問題都無自信克服,如何擔綱大任?修道首當方向正確,得逢佛乘真理下化,能信而深入者即宿世緣深。能得法受益,堅持力行,又能發心立願廣傳心燈者,更需大悲願力。若途中因種種因素而萌生退志,諸佛亦僅能隨緣感嘆,莫可奈何!
 
    觀世間諸多傳法道場,或因規模、或因利益、或因主事者心性偏邪,總總因素導致正法難弘,甚至誤導眾生昧於修福,不知彰顯自性,故佛乘應世,諸佛時時叮囑,不許主軸偏失,因此傳法者謹慎之態度實為至要。盼在於護持正法之同時,能多以巧妙之智慧來加以圓融一切。
 
      真正體會諸佛恩,勇志不退肯擔承;
      人道世界利修行,遠離人群難成仙。
      佛法不離世間覺,智慧應對續法緣;
      菩薩心如清涼月,不令對錯擾心田。
      今日淺述至此,若尚不明,可再研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