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80.jpg

靈明佛乘宗

心智內化   南海古佛著

第三十四回   心相成現象(2019.10.16.)

    心之微妙造萬般,心態建構意識纏;

    成相染境生與滅,境隨心生苦不堪。

    一切事境皆源自於心境之狀態,因此人類眾生各別所遭遇之境遇皆大不相同,乃是因每位眾生內心之狀態大有分差,故命運由己不由天。雖天有天律法則,但際遇之好壞則是由自己那顆心來決定。人每時每刻無不是在運用這顆心,但多半是受感官驅使,不斷向外攀緣,甚少能真正透過六根來好好運用自己這顆真心。

    因為不懂善加運用「心」之功能,反將「心」之大能妙用淪於六根之奴隸。為了滿足感官之慾求,又不斷造作諸業,即使得聞道理,明白修行之重要,卻不能排除凡心意識之慣性運作,仍然是站在一己之私去思考,作為行事之出發點。正因為有所欲求,所行之善事充其量亦僅是累積未來福德的堆疊而已。如此不明至善之道,已是十分可惜了,況且有者卻因有所目的來行六度,那必難真正入於真菩薩之行徑。

    每個人身處的所有境遇都是由自己過往所累積的善惡業力所招感,因此抱怨當下所遭遇的一切,僅是無濟於事的愚癡心態,加上抱怨本身即是一股不良的氣息。氣息之優劣則是一股好能量與壞能量的差別,因抱怨之念頭是從心而起,故要轉負能量成為好能量,須從心態來真正轉變。外在的形式與方法亦可用來幫助心境處於正向能量磁場,以利於轉念、化轉心境,進而改變外在的事境。

    當今雖人類處於物質文明、科技發達的世代,但多數的人心中並不快樂,內心常有隱憂,身心更是不得自在、平衡,此問題出在哪裡?皆是太小看自己心念之力量。目前人類所遭遇的人、事、境、物可謂是古往的無窮多倍,雖「心」之功能妙用無限,但正因為心之緣境所產生的取捨、分別、好惡繁多,使得人心更加難以獲得平靜安逸。在生存步調緊湊的現代,人之妄心更加發酵,彼此的應對關係更為複雜,變得很難保有天真的赤子之心,故此世代物質豐足,內心卻空前的空虛、匱乏,以致於目前心理疾病患者眾多。

    上蒼仙佛不斷下化真理聖諦,無非是要透過當代的科技普及,將當今人類心中的煩惱憂苦提供一個心靈解放的出口,但眾生心病的成因實在太複雜了。最棘手的是一般眾生慣於以世俗的凡心用事,即使有緣聽聞正法真理,亦是不輕易敞開心門,總是凡心意識強烈,深怕作任何改變會犧牲慾望的滿足感,因而退卻不前。

    人的心病是內在不良觀念所引生的,此通常可分為兩種面向:一者為精神心理之疾病;再者為軀體五行之失衡。此兩類的疾苦都不外乎心理產生了嚴重的不良磁場。可惜一般人不知道,也不明白其中的關聯性,因此僅在於物質層面來下功夫,或是以各種不同形式,想徹底解決身心之疾苦。殊不知,疾病之根源來自於自己平日每個起心與動念,加上執持堅固、不斷強化、胡思亂想、人我是非、自負、自卑、好強、恐懼、傲慢、忌妒種種,太多太多凡夫之心態。又有者十分可憐,時常意識不斷回薰過去之傷痛、怨恨、不滿等,將心境永無止境地浸泡在負面能量中,豈有不得病之道理!

    消業除障解心患,身心療癒當心寬;

    心色不離體相用,善待自己展心房。

    放下執念得自在,寬恕待人萬事安;

    可貴人身應珍重,念純量廣悟真禪。

    心病唯以心藥醫,身疾亦由心障起;

    解救自己靠轉念,佛力加被可合一。

    人之自性本體原本與諸佛不離,因為心念妄動而起無明,以致入於生死輪迴之幻覺。欲離苦厄首先必要能真正憶起自己之本來面目,同諸佛合一,則有無盡無量的光明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