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心念成作為, 世俗應對是與非;
音聲可化善惡業, 菩薩教導慎三業。

身、口、意乃人道眾生行為造作之主體因緣。身業轉化比較容易,口業則有些難以謹守,意業更加不易抑制。人類存在於陰陽、善惡兩元對待之世界,也是上昇或下墜之分界點。人道眾生之業報千差萬別,猶如其相貌一般,個別差異頗大,凡人只求後天福祿,聖人但願契合本心。凡聖只緣一線之間。

古往聖人教化眾生,是以道德、倫理、綱常為準則,冀望黎民蒼生之行為與心性能符合天性之標準。人類眾生造一切善惡之業因,源自於心之起現。八識田中無量劫以來所累積之種因,遇緣成熟,造種種業,前因加上後緣,每每造成各人以特有的形勢呈現,成為未來果報之依據。

凡人隨順累世善惡,強加造作,輪迴不已。聖者認清實相,收心斂性,淨化本心,提昇本靈,時時觀照五蘊六塵,知曉無常變異,終無寧日。唯有與道合真,回歸本來,才能免去無常生死之苦。

身業易守,口業難持,能謹守口德之人已實為難得。多數人喜論長說短,道是言非,終日檢討批判他人,甚至毀謗,惡口、兩舌、綺語等等。何時能反躬自省?莫言此為小過失,其所造成之對立,難以化解。

嚴以律己才正確,寬和待人皆喜悅;
意念純良不妄為,三業清淨得回歸。

真修實行之人,對於自我要求甚高,切莫得過且過,與人造下難以轉圜之怨恨,產生暴戾之氣。心、佛與眾生三者無差別,心為一切根源,佛有廣大無邊之能力加諸於一切眾生,眾生與佛之差異僅在於心之體用。人心受制於外境,局限於識心之作用,貪著外相即離本心遠矣,亦離道遠矣,真修實行者不得不慎也!

境界高下自心知,非以言說可見至;
果位大小當下持,圓融和諧好成事。
廣結善緣好言詞,口惡心善誰人知;
佛祖亦造慈愛語,接引眾生入修持。

大道聖務頒行於人世,一切皆力求完善。人為之條件於物質方面容易到位,但心性部分則亦要配合上來才是。智慧、德性、心性、向心力、慈悲心等,諸生自己去檢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