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降
至聖先師孔聖人,有教無類益眾生;
因材施教視根器,儒宗鸞門教化深。
道德觀念人之本,倫理遵崇立人倫;
綱常謹守有條理,人道圓滿天道成。
懿敕道脈以儒宗啟發,以釋門為依歸,以道家為圭臬,三大教派彼
此相輔相成,以人生之根本,即是心、性為主要。萬法唯心造,心能
生萬法。
道德、倫理、綱常雖是規範心性之對治方式,以禮(理)為行為準則
,看似大道演化之枝末教育,然卻是一般大眾,不論有修持或無修行
者,皆要遵循的行為標準與基本心態與觀念。真正悟道者亦不會論其
層次高低之分別也。
大道運行自然而無為,並無親疏、好壞之對待,一切自以公律、公
理而行之。聖人可體天地之無為與無私,合天配其德行。凡人皆難有
平等自在之心態,此亦是上蒼紛紛設堂闡教之主因也。
儒宗鸞門結合三教之精華,以道德觀念教化眾生,此為最基本的心
性教育,但現今社會早已不再重視人民之品格教育,形成金錢掛帥的
現實主義。如此惡性競爭,人類心靈越顯空虛與不安,因此宗教教育
扮演著極重要之角色。
宗教教化皆離不開「心」。聖人教導眾生認識自己的起心動念,「
佛家」理諦,尤以唯識學理,對於心性的剖析實為真切,能真正體證
並落實者,不但可於人世生存和諧無礙,更可進而脫離生死輪迴之界
,真正做自己「心」的主宰,而不是「心」的奴隸,可成就自己,並
利益蒼生。
道家教義契印自然,能讓眾生體解天地運行的無為,人若能體合天
心德澤,則行為不致失序,更可同贊天地造化之德,體天行道,代天
宣化,未來逍遙自在,與道合真也。
人道眾生根器差異甚大,非單一宗教或教化方式可適應所有眾生之
需求,因此上蒼鴻慈,廣泛下化諸多法門,利導眾生,令眾生咸有可
成就之契機也。
弘法利生之人更應有此認知,不可視何種法門為最高超而輕視一般
眾生之教育方式也。
人道眾生根器差異甚大,非單一宗教或教化方式可適應所有眾生之
需求,因此上蒼鴻慈,廣泛下化諸多法門,利導眾生,令眾生咸有可
成就之契機也。
弘法利生之人更應有此認知,不可視何種法門為最高超而輕視一般
眾生之教育方式也。
人道眾生根器差異甚大,非單一宗教或教化方式可適應所有眾生之 教育方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