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_IMG_1542024887744.jpg

心智內化

第十九回  心量提升(2018.12.20.)

提升理性顯智慧,明辨是非不糾結;

心量格局定境界,高瞻遠矚達無為。

    人在世上必然會面臨一連串因緣,在這些因緣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種種果報,使得心禁錮在人我、是非、恩怨交織的情境而飽受折騰。雖然有時也會有感動與喜悅,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因何如此?乃是人心常受五欲六塵變化之現象迷惑,使得感官沉緬其中而不能自拔,僅為了圖短暫的覺受而造下無邊的苦難,皆因不明宇宙定律及因果法則,以致在起心動念間,已發射出有力的意念波,待因緣成熟時,結果不論好壞,都將又回饋於自己身心。最終承受者是自己,因此心即受到牽絆,不得自在。

    人都是將畢生的精神糾結在人我、是非、對錯、好壞的心境上,卻不明白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尋常事務,若是應對的心態不正確,其後果將會嚴重到將你陷入無底的痛苦深淵。為何如此?因為是非、對錯、好壞、黑白等的對立心態,必是建立在主客、人我的立場之上,因此人只要一日不從此二元對待的戰場上抽離,則永遠都難保不粉身碎骨,無法全身而退。

    或許有人不同意此一看法,認為既然生為人,怎可能不因事務鏈而產生是非、對錯的認定?當遇到不公、不義、不順之事,豈可沒有是非、對錯、正邪之基本道德觀念?話雖如此,試問:人在遇到人我是非時,有幾人能以理性去面對、能客觀地用智慧來化解問題?幾乎都是採取慣性的自我保護態度,伴隨著不理智的情緒反應。或者當問題人物是自己最在意、最摯愛的人時,則只會選擇隱忍或姑息,而沒有作理性之回應,適時給予感化。

    因果的形成,其實是人與人在因緣和合時,沒有經由智慧取得平衡所形成的磁場。對於有恩之人,即感到銘刻於心,今世若未能償報,則等來世再續前緣;對於自己怨恨的對象,則是含冤飲恨,誓必追索。如此生生世世,恩怨情仇糾纏不清之戲碼一再上演,苦海沉浮,何時能有出期?

    人道是心靈上升或下墜的分界點。人不論有沒有進入宗教,受教條制約,多數人都保有基本的良知與倫常之道德規範,因此心靈提升並非只是信教者的專利。對於重大的罪過,人們都會盡力去防範,但對於心中極細微、看來無傷大雅、且未付諸行為的念頭,卻不認為有何殺傷力。其實,這樣的認知是大錯特錯!殊不知,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念頭與心態,決定了每個人當下以及未來生命的高度與廣度,因為心中只要存有絲毫不淨、不善的念頭,都足以障礙自己心地的光明。執著愈深的人,煩惱愈多。

    如何使心量提升?必要認識心的功能,慎發初念,慎思謹言,深觀因緣,不可陷在任何不純淨、不善之心境中,尤其不可愚昧到將他人之過患時時介懷,每當提及,即感到忿恨、惱怒,因此而染污了自己原本光明的心地,障礙了無邊德性之彰顯,使得心無法自在。必須具有清靜、平等、圓滿的自性,智慧才得以發揮。

      貪愛幻相心蒙塵,嗔恚造孽煩惱根;

      癡迷愚昧苦沉淪,慢心高漲智必昏。

      疑者不信真主人,惡見稠林罪滿身;

      能所俱泯性相融,當世成道如來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