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7671.jpg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2020年聖示第33

鎮德堂主席弘揚普化聖帝(2020.4.17.星期五)

詩曰:

知心是妄返歸正,性定神寧道氣存;

法侶同參來共振,珍惜此生齊揚昇。 

聖示:知妄歸真:收攝妄心彰真如

    此二十一世紀是為資訊發達之世代,正可藉由無遠弗屆的訊息傳遞,來達到整體靈性揚昇的目的。汝等此期身肩道任,必要有清晰、果決的智慧,並透過自身不斷的精進,將心、身、靈達到和合的狀態,並且確實把性理與命功如實地修煉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在面對前來的人才時,展現出一定的水準。

    修行是一件日常中即要落實的功夫。明晰宇宙的真理與實相,方能對事務的處斷有迅速起現的智慧來應用;修命則可以利用此生難得的載具,將先天的本靈元神啟動。因此一個教法完整的實修道場,必然要在此兩方面都兼備,並能正確地傳導。

    新的年格,目前舉世正遭逢空前的疫情,也突顯了一個須要正視的問題:科技文明的普及與便利,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心的距離反而拉得更遠。人們彼此之間變得更加冷漠,缺少了友善與關懷。在疫情的催化之下,人性的各種弊端一一顯現,此即是因為人心沒有達到有效的淨化(進化)所呈現的結果。

    人長期生存在認知錯誤的生命形式中,將生命的主軸焦點都放在物質生活的層面,而忽視了精神文明與生命的層次,因此絕大多數的人,心靈是空虛、匱乏、不安的。由於物質的本質即具有生、住、異、滅的特性,因此人心永遠都處在患得患失的循環痛苦中。

    人類存在於此世上的最終極目的,即是心靈的覺醒、進化與提昇。若不能及早認清此一道理,人類的痛苦與煩惱是得不到解決的。當心靈得到啟發、指引之後,正是人心步入修行、進化(淨化)的開始。只可惜目前世上能堅持正信、始終如一地引導修子步向光明正道的機構並不多。

    倘若道場的主事者本身修道的觀念存在不純粹的發心,那就像掌舵的舵手自己心中沒有明確的指南,雖然很用心驅動、推展,但由於方向不正確或不明確,結果可能僅是徒勞一場,浪費了寶貴人生()不說,若還迷失在心海未定的羅盤中,一旦偏離了航向,再想回頭恐怕已失了百年身。因此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能只以知名的山頭大師為自己的崇拜對象,而應真真切切地向自我內在的佛性去開顯。當然過程中同行善知識的指點亦很重要,但也要自己有明確的決斷智力,否則面對善知識的引導,自己沒有智慧揀擇判斷,那極有可能與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擦肩而過。如此是無緣或無福?只能怪自己的無明遮蔽靈性光輝,不能照亮自己面前的道路。

    進入道場一段時間之後,自己要懂得作一番驗證,才不至於一世盲目修持。如何檢視自己所親近的道場是否為殊勝的法脈?方法其實很簡單:經常觀照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的內容,看是否有所進化。當然在道場內必然會因知見與理論的累積而有收獲,但自己的心態如何才是更重要的。最怕是累積了一些理論基礎,或修煉了一定的火候功力,卻忽略了心性最純然的本質。此亦是許多修道人最終因為陷入法執,或生起傲慢心,而斷送了自己最珍貴的天性,因此修道者最忌高傲。當然能傳授道學與功法者必定有其基本功力,因為功力深厚而有相對的自信,但自信與驕傲之間的心理分際是最要謹守的。

    求法者不論是對於道的追求或對功法的仰慕,都應將心態擺在正確的發心,否則沒有弄清楚學法的意義,可能會像凡夫俗子一般,以追求自身功力、知見的成就為目的,反而使清靜心難以展露,那將成為一種背道而馳的遺憾。

    總而言之,若想淨化、提昇人之心性,最重要的即是通過減化無明以及去除凡心、妄念的清理過程。宗教可扮演引導的角色,可惜許多取得權力的傳法者,自己本身心性未淨化到澄明、空寂之境,反而將宗教的功能變成一種制約人心成長的僵化意識,因此上蒼才會感嘆不已。

    世人呀!「成法」容易,「破法」甚難。成法原本為了對治眾生的毛病而有,但既然成了法,反而迎合了眾生的習性,使法執更加堅固,因此佛乘的修持確實非一般泛泛之輩能受、能契、能悟、能入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祝有德 的頭像
    祝有德

    靈明 佛乗宗 宇宙訊息網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