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篇

南無燃燈古佛  (2021.1.9.)

詩曰:

    燃燈照破化無明,古佛相契佛心印;

    印心顯德彰智慧,鎮德弘展應天心。

聖示:佛乘精神 眾生如一

    今日吾降來破汝等修行之迷障,不知有何提出共研?

學員叩問()

    人的身體是一個載體,像電瓶可以儲存能量?

南無燃燈古佛示

    人身的確是一個載體,如電瓶可蓄電無誤,而電瓶大小與各人之心量有一定關係。所謂心量不僅是人所認定之範疇而已,要達到如菩薩與佛之無量威德力,則心量之大即無人之思惟所認定的有所意圖。一切慈悲、喜捨、仁義、大愛等皆是無條件與目的、沒有企圖,是自然而無為。此時電瓶已從一個小小的意識載體擴展、延伸至與外界大虛空宇宙連通,不但從有質礙的五行色身不斷產生質變,進而形成量變,待宇宙間無盡的光明因質充塞全身,載體上的氣場產生莫大的變化,由粗重的濁氣昇華為輕盈(清明)之炁,同時也展開了與法界訊息的互通。因此初期靜()心蓄存能量僅是開展一體性串連的過程而已,並非終極目的。

學員叩問()

    靈識被限制在身體裡無法出離,只能等死亡或能量達到一定層次才可脫離肉身,如煉就金丹或出陽神?

南無燃燈古佛示

    靈識受到限制,其實是自己的執著意識與既定觀念造成的,外界並無足以綑綁自心意識之力量。人之靈識受到自己的僵化意識禁錮,但由於我愛執藏的根性強烈,故將所有的痛苦、災難、身心所處的艱困歸咎於外在的因素,實則一切都是自己心想所生出的現況!

    當然死亡正是意識與物質身體脫離的契機,意識雖然是造就物質身體的藍圖,但一期生命終了,意識可以短暫片刻地得到解放,故有瀕死經驗者大都體驗到無比輕鬆,但那般的輕鬆比起證道者身心的輕安,是無以比擬的。

    所有意識本身就是沉重的,沉重到足以創造出凝結性的物質呈現。唯有解放意識的僵化,才更接近永恆的生命本體。煉就金丹或出陽神與一般死亡者所經驗的境界不同,前者較接近於生命原始的輕安自在。

學員叩問()

    身體也像收音機,自己的靈識頻率處於何種層次,就與該層次共振。慾念叢生時容易與魔共振;清靜無念時可與佛共振?

南無燃燈古佛示

    身體比喻為收音機,也可以如此去理解,只是身體不僅是接收聲音之頻率而已,一切光、波、流、煖、電等許多元素,無時無刻都在與人身載體產生關聯。心即是一個強大且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敏感接收器。頻道的校準則是決定此載體所交流的頻率,當然心的澄澈度與清淨度決定了接收範圍及領域的大小。

    佛則可全面性接收,並全面性放射、加持,僅是各類眾生因意識能量頻率之限制,而無法得到或感應到佛之加持。要達到與同頻的磁場共振,當然要在頻率相印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希望得到諸佛放光加持,除了要有絕對相信之信念外,本身之性德亦要接近佛的各種功德。雖然初期無法有如佛一般之量,但經常能以自性光明、自然無為去廣行利益蒼生之事,則頓時即可取得佛力加持,因眾生與佛本體無二無別。一個欲成佛之人道眾生,正是擁有顯發自性佛力的能力,也同時擁有取得整體法界佛力的功能,故謂之天、地、人三才。

    心是頻道接收的遙控器,心越混亂,當然接收到的頻道越重濁。所謂外魔無非自心映照而「幻」有。心在無念之空境時,是唯一通往高頻率境界的門徑,乃不二法門,但無念僅是停下妄心的啟始,入於空境亦無所謂空。所謂境可言,但萬法生起源於心。意識受染之妄心所起的心,只會交織更大的幻境。空定明覺時入於本心,才能感應道交,但了知一切僅是一種形容。遇事而應,真空起現妙有,乃是應機應緣而生,否則一切皆空,何須了知什麼?一切了知,了知一切本空而已。

學員叩問()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圓覺經》中亦說靜極便覺,若覺遍滿一世界者,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請佛開示。

南無燃燈古佛示

    《清靜經》所云,乃成道者之金玉良言。至於修子如何親自契入,才是如實。人一旦清靜,心不起妄念,天地一切猶如掌中芥子,何以不能盡歸?

    《楞嚴經》云:「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人不知心之浩瀚無量、無邊、無窮、無際,乃因人受到有限量的意識既定思維所迷惑。《圓覺經》所云亦然!佛佛道同。

    人若真知明覺,則心已合於性體,故稱之為覺。覺之境界必在寂然澄靜()之時,方有覺光朗現。

學員叩問()

    三花聚頂與煉神還虛的功用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無燃燈古佛示

    三花聚頂:因人之先天祖炁(元氣)受到後天識神的蒙蔽、堵塞、積淤,才須透過煉氣還原之法,故煉氣修命,性理方面亦要同時增進。澄心泯境是靜心才能達到的功夫,才可真正修煉三花聚頂的成就。

學員問()

    真如是以空性來產生靈識嗎?

南無燃燈古佛示

    真如若以原本是空來解釋不盡貼切,真如並非可以「空」來描述,因為真如同時含融有無,不落任何境界。以上帝來言,一切萬象皆不離「祂」。佛亦是在體、相、用、能等的自在變化中,不受任何境界限定。真如可以產生任何現象,但現象沒有實存永續的本質,故「相」屬生滅。真如具實存永恆之本質,因不屬()任何相狀,故始終不生不滅。

學員問:只是能量的轉換?

南無燃燈古佛示  然!

    佛則運用自性(本性),以初心(本心)不染、不住、不著、不執任何現象,故是真如最佳的發揮者。

學員問:此即是佛的漏盡神通力?

南無燃燈古佛示

    然!因為不受限制,不會被綑綁在任何境界現狀,故覺知可以自由自在,遨遊整體法界,遍滿虛空,無所不知,無所不在。明否?

學員叩問()

     有些歷史偉人與精神導師,一生以悲天憫人之胸懷救人救世,卻不得善終,甚至因絕症痛苦了結一生。何以如此?

南無燃燈古佛示

    在歷史中固然有諸多世人被奉為偉人,但其偉大事蹟僅是在二元對待世界中的單方認定。以兩國交戰來說,甲方之偉人在於乙方而言,是偉人嗎?

    真正的、唯一的精神導師是自性。當然,一般迷惑的眾生在沒有一定的覺性與悟性之前,必須藉由外面的善知識,乃至外緣(即所謂的事件)來啟發自己的覺知性。

    以悲天憫人之胸懷救人救世,若是以無為、無所意圖、沒有雜念的自然天性來行使,則是符合於天理,合乎於佛性。至於善不善終,在於沒有了知生命真相的人看來,十分的在意,更是相當的不可理解。

    然而生命的本質在於發現:原來的「我」並非是存在於一個受到觀念、意識綁架的軀殼。這唯有真正進入探索生命真諦之人才能觸及,才能從現象、從身體、從環境的刻板認定中解放出來,得到真正的永生,而不是在意一期生命的好不好死。

    況且在於意識糾葛的生命歷程中,因果定律是錯綜複雜的,若無欲無求地展現悲天憫人的佛性,即使此世不得善終,亦是了結過去的宿業。所以人之所見都是以人之意識分判所作的認定,但是實相並不盡然。

學員叩問()

    藥師佛之心法:「醫心見佛;笑入真誠」是何意?

南無燃燈古佛示

    首先,汝應當了知此句話之出處,以及其當時之本意如何。吾以不同角度來論述,提供汝做參考。

    佛者亦是大醫王,主要是醫治眾生之無明大病。雖無明謂為大病,然佛欲令眾生明白:無明本無實性,既無實性,即無主體。無明本空,眾生迷幻,故曰得病。迷幻者乃由心生妄想,故醫心;知心非有,心所緣相非有,方能見佛。

    笑入真誠:笑看紅塵演幻劇,逍遙放捨出迷離;真性常存日用中,誠意正心與道契。

學員叩問()

    古德說: 「生死海中,唸佛第一。救一時之苦,佈施為急;救萬劫之苦,唸佛為要」。阿彌陀佛說:「唸佛之最高境界為唸而無念,無唸而念,早已契入本心,止息妄心」。請恩師解釋其意。

    人總是以字面上去理解,真正古德必然知悉:唸佛乃是憶念自性真佛,時時唸佛,更要時時做佛。身、口、意若與佛無法完全密契,唸任何佛又有何益!

    當然,真唸佛者二六時中不離自性起用,不離佛性寂靜之安適。唸而無念,無唸而念;唸為口唸,念則心念。無唸而念,時時憶念,唸而無念─澄心而唸。

    本心者為何境界?空性本明之狀態,應緣展現妙功用而已。止息妄心只是入道之基礎。

學員叩問()

    請佛指引用何漸進方式方能達到「一心不亂」唸佛?

南無燃燈古佛示

    「一心不亂」沒有漸次可言;因循漸進永不可得。「一心不亂」是為結果,收斂妄想紛飛才需次第性之功夫。聽來太矛盾了,因為境界一般是自然呈現的。尤其「一心不亂」更已心上加心。若沒有頓悟空明的能耐,就慢慢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