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共修師生問答第十問: 談談「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教務長譚師兄:請大家談談「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賴師姐發表

大家都在佛乘的大家庭裡,都應該拋開自尊心、面子、我執見、自以爲是、不要被境被言語所影響心情,沒有拋開這些,很難在大團隊當中無私奉獻。

在學修過程中,難免有意見不同、思維不同、看法不同、做法不同都是在所難免不夠佛乘精神就是不落入二元、分別、跳開個人自我意識方可離開人我相的思維如此的論道才是健康快樂的、清鬆自在的,也才是真正快樂修行啊!

 

教務長譚師兄

賴師姊講得很好,在學修過程中,難免有意見不同、思惟不同、看法不同、做法不同。但這是現象,是二元世間的必然,但不是真理。我們共修的目的是要探討真相、真理,找出出離二元之方法。如僅是各說各話,而以不落二元為藉口,那如何探討真相真理?表面不爭,實際仍各有所見,各有所執,各做各的,那如何整合成一股力量?而真實理諦仍未弄明白,那如何去弘化?如何去宣揚正法?共修之探討,非為堅持己見而爭,非為證明自己有何高明而炫耀,更非爭名奪利,只為真正了知佛乘之真實義理,不致盲修瞎煉,更怕誤己誤人,有負師恩。佛在世間覺,不離世間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謂非相即非表面所見之相,要明究竟,必須打破表面諸相。此破是為真理而破,非破人、破事、破物,而破法執、破我識、破舊思惟、破自以為是。以上共勉!

 

教務長譚師兄:

線上共修第十問:談談「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二元世間,有陰有陽,有黑有白,有善有惡,必也有對錯。

人在世間,不離世間事。世間事若沒對錯,何來因果?

然欲脫離世間成仙成佛,必明因果,必了因果,即必明是非對錯,否則何謂正知、正念、正能量?

那仙佛恩師為何要說「沒對沒錯」?竊以為仙佛恩師之沒有對錯,是指不要只看表相上的對錯,要了知事實真相要了知正反兩面,即表裡之實際情況。仙佛恩師是要我們莫在果上論對錯,而要知何因造成現果。譬如捷運殺人事件,在果上,殺人者固然不對,但若了知因果,受害者也許在因果律上,他也有錯。然殺人者若不受法律制裁,亦不符因果律之法則。但法律制裁能否平息因果恩怨?是否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值得探究的課題。如以佛乘角度而言,即是了解事實真相,找出和冤釋結的根本之道,而不在表相上論對錯。按《金剛經》的表法,「所謂oo,非oo,是名oo」,用在「所謂對錯,非對錯,是名對錯」,是同樣意思。

另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維次空間,亦有不同解讀,甚至有相反的差異,這也是「沒有對錯」之另一表示。譬如在傳統物理學之角度來看,蘋果砸在牛頓頭上是宇宙萬有引力定律之必然現象,但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說,可能又不一定是如是結果。同樣,我們探討佛乘理諦,若不能站在同一層次來討論,那仙佛當然只能講「沒有對錯」了。問題是我們修習佛乘,甚至要擔當弘揚佛乘之重任,我們若沒達佛乘的層次,還在爭論對錯,那豈不讓仙佛恩師搖頭嘆息!

我們是否應先弄清真相,而不再執對執錯,而知對知錯,脫離對錯二元,更不在佛乘之名相上弘揚佛乘!

 

賴師姐發表:線上共修第10問:談談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我們在人生目的恩師的開示當中說凡事沒有絕對,確實如此。因為我們活在陰陽二元對待的世界當中,本就很難脫離二元,更何況還存在著因果關係的問題,很難去劃分對錯。那其實沒有對錯的真實義,是在告訴我們人的執著心、自負、自以為是、固執己見,很難說服究竟的對錯,因剛剛以上所言之因素,造成人生沒有絕對的對錯。但話說回來,這個世間事真的沒有絕對的對錯嗎?當然有。合乎邏輯、合乎情理、合乎道、合乎眾人的認知下都是對的事,反之當然就是錯的事啦!不是嗎?只是為何會說沒有絕對呢?因為眾生我執、自以為是的思維是很難去改變的,但最終得自作自受啊!這是天規地律法則,所以不用去爭呀!只要把自己的身心定位好照顧好,ㄧ切就好啦!不要想太多,人生不過數十寒暑,應該把握當下去做快樂的事,利益群眾之事、每天都在喜悅自在的生活。就是人間天堂啦!我們ㄧ起加油💪

 

教務長譚師兄:

個人思惟可以不去爭辯,佛亦無法度無緣之人,自己定位自己修好即可,不必想太多,但如果一個團體,尤其是一個弘法團體,每個人只把自己修好,團體就會好嗎?除非每個人真正修好了,問題是什麼是好?自以為是?哈!可能是我想太多,屢屢發起法難,造成更多困擾,那就順其自然,我也樂得輕鬆,反正神佛也說沒有對錯,干我何事,庸人自擾也!

 

江師兄發表

線上共修第十問:談談[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人從出生於此二元世界,即告知好、壞,美、醜,高、低,對、錯,善、惡之存在,而產生之效應,亦會隨著人心之出發點,意圖而改變其 結果,對與錯之認定,在不同的角度,所得的看法亦有不同,人心之我執見亦是產生不同效能,對與錯 程度的多寡,不應只看結果,因果法則皆有影響,了解 無常,即不會執著,明白真相則自在 解脫,今日有幸能聞佛乘法門,應常內觀自醒,利益眾生,合乎與道,清淨無為,壯大法身,自然能逍遙與宇宙間

 

黃師兄發表:

對錯乃眾生之慣性思惟,人之認知不同,看法不同,角度不同,一件事情有各人不同認為,對錯看事情,有者認為對的,但也並非是對的,因時,因地,因緣,對錯有時難以認定,所以為何要修佛乘,即是把意識分別解放,脫離對錯之框架,不侷限在自我認知,學佛即是學佛之大無畏精神,及智慧之圓滿,大格局,大心量,無私,無我,方能達至涅槃寂然。

對錯分別慣思惟

心量廣大則無為

對錯角度各不同

提升無我超境界

 

教務長譚師兄發表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明真諦,共修何益?

不入對錯,先明對錯;知對知錯,方入中道。

根器利頓,一律平等;有緣則入,無緣祝福。

若分利頓,已入二元;誰來評斷,我見已生。

為息法難,閉門自省;為脫二元,不再多言。

靈明自知,心即道場;待見自性,再續道緣。

感恩佛乘,殊勝因緣;聚分離合,同在道中。

各悟其道,各證其源;一切權說,何有所執?

 

李師姐發表

線上共修第10問:談談(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個別心中想法。

有時外人是難以完全理解。

旁人也僅能,由其言行舉止去認定,

但這樣常常會造成很多誤解!   

可能是表達的問題,或是聽者理解上的落差。

而人與人之間的心結往往由此而生。

因為認定就是自己想的那樣,所以也不想多點耐心溝通,所以誤會漸漸加深,而漸行漸遠。

其實説開了!或許根本不是自己心裡想的那樣!

對錯總有一個公斷,即使有模糊地帶,人心也是昭昭然!

真理似金,經得起時間考驗。

有時爭得一時對錯,卻把彼此的空間壓縮。如此沒有嬴家,只有兩敗俱傷!

恩師説:沒有絕對的對錯!是站在不同高度看到全部。

人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視角論對錯,以為這樣可找到唯一真理,很難!因為對方看到的正是自己沒看到的。溝通需要換位思考,最忌妄加認定。會產生意見不同,表示彼此都正在為共同目標攜手共進,觀點、方法可以慢慢磨合!重點是我們共坐一條船。

大承擔者,有時要揹負一些莫須有的評價,若太過珍惜羽毛,很難有大是大非,行佛乘者修行道上一定要突破於此。親愛的家人們,走在真理道上,需要很高的智慧,及情緒管理,尤其是勇氣。讓我們互相提攜,鼓勵,互相提醒,總不至於作錯作偏。

 

賴師姐發表

李師姐所言極是,人生旅程難免有些不如人意之事,但要有胸襟承受好壞對錯之人事物,這種承擔是需要智慧跟大包容心,有時過程中難免碰到茫點或卡自己過不去的關,都是在所難免,因此何謂同修就是在有事時,大家要互相關懷互相勉力互相尊重互相提醒互相鼓勵才是真正的共修同修。我很期待佛乘的師兄師姐都是有智慧有包容有大格局有大愛之人,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最好的佛法傳揚出去,好嗎?

 

沈師姐發表

線上第十問對與錯之實義

我們都是同父同母,一炁所化,來到這花花世界,有不同的家庭父母,宗教,各自所學的不一樣,連親眼所見,親耳所聴,都會不一樣,那來對與錯只是個人思想不ㄧ樣,家人們都在一起共修就把對錯拿掉,同心,同力,為教化沒清醒的佛子,付出你的大愛心,早離苦,早得解脫,早證菩堤。

 

48.本宗脈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降(2018.7.17.)

   偈曰

         心境寬宏量無邊,智慧啟現境界遷;

         世間立場言對錯,終難出離陷後天。

 

  聖示:線上共修第十問:「沒有對錯」之真實義

    此題端看修者以何境界而論之。世上人心複雜,加上太多錯綜之因緣條件,構成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然而何謂絕對的對錯?人因為未能超越輪迴,必受天地間之因果定律評定功過,又以時空長劫來相互平衡彼此心識能量,而最主要是藉人與人之因緣,透過事境來引領靈性早日覺醒,並從人我分別之假相中抽離,認清善惡好壞本身皆是心之功能展現。佛與魔為心之一體兩面,心之作用始終具有變現善惡之功能。唯有認識實像才能運化陰陽,不落對待。

 

    舉一例證:冰之固態、蒸氣之氣態、水流之液態同為水性之化現,乃自然元素之ㄧ環,如何能因人之好惡而消滅水性中之任何型態?

 

    正如佛魔本即大道運化演進之必然作用,人心本性源自於道心之功能,亦是可善可惡,可成佛亦可成魔。有佛有魔、有善有惡、有是有非、有對有錯,皆未出離十法界,故佛言沒有對錯,是依本體法性空慧而論之。但人未達終極實相義諦通達時,實不可言:沒有對錯!超越二元對錯是不會再以凡心造罪,而能在對錯、是非、善惡之中,把持正心正念,不造未來業,不陷於其中而使心煩惱不斷,應身處陰陽界而不受局限。

    佛乘傳法,確實核心人員基本觀念必要釐清。謹慎要求不令偏失、誤導,確實重要。尤其在於彼此觀念有落差時,以虛心進道之態度互相交流、溝通,十分必要。切不可以為自己的認知即是無懈可擊,而忘了聆聽的雅量。

    道可論,不可爭。佛乘修子,尤其核心傳法種子,應要求自己時時保持放下我執之狀態。在人世間做事,不可能沒有基本對錯觀念的原則。於此弘法之初期,整體理性、和睦是最基礎的修為。如果連這一點問題都無自信克服,如何擔綱大任?修道首當方向正確,得逢佛乘真理下化,能信而深入者即宿世緣深。能得法受益,堅持力行,又能發心立願廣傳心燈者,更需大悲願力。若途中因種種因素而萌生退志,諸佛亦僅能隨緣感嘆,莫可奈何!

    觀世間諸多傳法道場,或因規模、或因利益、或因主事者心性偏邪,總總因素導致正法難弘,甚至誤導眾生昧於修福,不知彰顯自性,故佛乘應世,諸佛時時叮囑,不許主軸偏失,因此傳法者謹慎之態度實為至要。盼在於護持正法之同時,能多以巧妙之智慧來加以圓融一切。

      真正體會諸佛恩,勇志不退肯擔承;

      人道世界利修行,遠離人群難成仙。

      佛法不離世間覺,智慧應對續法緣;

      菩薩心如清涼月,不令對錯擾心田。

  今日淺述至此,若尚不明,可再研之。

 

    線上第十問對與錯之實義。線上師生問答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