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78.jpg

靈明佛乘宗

2019聖訓第37篇

鎮德堂主席虛空弘揚普化聖帝登台(2019.9.12.星期四)

        鎮德總堂任主席,弘揚普化佈真諦;

        靈明佛乘宣心法,破迷顯正出幻局。

        聖示:秉正合德

    大寰天地所有蒼生皆依其過去含因,遇緣起現果報,此必有一定之軌則。靈性雖俱備神通變化,但若入於迷幻之境,則甚難回復清明之境。若缺少善因緣引導,多半會隨心之妄執而不停造作諸業,將心綁得更死。心一旦受困,意識纏縛之現象則愈發緊密,此即是業障纏繞的必然狀態。

    秉正─是要將心安處於公正,能秉持公道則可免於偏私、慾念而造罪,因公道之德徵合乎宇宙自然規律,不會因為偏差、徇私而導致陰陽氣場之失衡。

    鎮德佛堂設置之目的是作為上蒼行使佛乘教育聖務之基地,雖初始規模不大,但可以發揮既長遠且深廣的影響,因此初期之方向與作為,正知、正見相當重要。尤其設立道場即是開始公開向外宣揚的作為,必須俱備經營的智慧與正確的觀念,莫以人有限的心量與思惟去等閒看待。既然佛乘在於人世間的示現是以千秋萬代的立基為上蒼的佈局,則所有佛乘之修子當有高瞻遠矚之器度與視野,須把握一個基本原則─佛乘所承辦的天命是超越個人,跨越對立,真正實踐佛乘的基礎精神,絕沒有個人的本位色彩認定,或以自我的感受來主導、經營整體道場的未來。

    當下佛乘下化的文藻資糧並不匱乏,又未來亦會針對時下眾生的需求給予更為普及性的開示。如今佛乘道場最需要加強的則是宣講方面的師資人才,上蒼將再以宣講下化配合文字下化。汝等內部必要先定下心性,穩穩立定腳步,因承領教化旨令之道場有別於一般香火道場,短時間看不到眾多之信眾前來護持。但既是佛乘,要的即是精英,非上蒼對眾生起分別,而是佛乘心法能受、得以相應者,必然需俱備一定的根器。汝等目前最需俱備的心態即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因為德性深耕、基固,才符合於厚德載物之法則。

    人道是修煉場,亦是累德積功之法場,而麻煩的是人皆個別具有獨特之心識以及自由意志。若在法理上要完全要求達到一致性甚為困難,因人總有隱藏於深層的自我優越感,而且人大都仍處於我執之中。一個人最在意的永遠只有自己的覺受而已,所以要在論理說法上要求別人完全認同,是不太可能的,但亦不能因此而因噎廢食,完全斷絕彼此交流溝通的管道,此乃汝等辦道場之人值得深入思考的重點。

    其實有真正實修之人,不論從外界見聞任何訊息,都能透過自己的正心、正念、正確思惟,從中領悟所有文字語言當中所挾帶的訊息智慧。說法者本身只是引動所有聞法者內在的覺知功能。智者悟得深,迷者評判、分別;一切都不是別人的境界高下,卻是自己的妄心認定而已。故仙佛有時觀汝等人世間經常為了一句話、一個論述而衍生種種情況,在佛之角度,只是眾生各別心相反映的應現,實不值得一提,更不必要反覆回薰意識之糾纏。

      意識依止淨色根,心能離妄遠幻塵;

      外界層次緣心垢,穿越障礙再提升。

    真修之人只可向內觀照,不以識別著於人、事、境、物。外在沒有跨越不了的鴻溝,內在才有止滅不住的心理障礙。

    對於同儕間所發表的修行心得,是否曾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禪意?還是急著貼標籤?急著因人而廢言?過去六祖在於五祖門下,曾因人之分別心而不得登堂入室,然而自性、佛性本來平等,得法之人亦受到天意之安排。禪宗卻在當時不算正規弟子(世人所認定之正規)之手中大為廣佈弘揚,此無非藉六祖來表法、來真實示現,故修子修道莫把精神心思浪費在認定旁人修為境界如何,惟有老老實實清靜本心,徹見本明,才是進道之途徑也。 

    未來仙佛會在適當時機,個別來啟發汝等特有的能力。汝等只要記得隨時將修行先落實在檢視自己不足之處,不要如同過去拿著放大鏡找別人的問題,自己的問題卻成為大家的教材,那豈是佛乘修子應有的心態?

    中秋時節已過,汝等以往所行持之任務,上蒼皆銘記詳載,雖咱不可因鼓勵汝等反成汝等之執著,但吾之所以提及乃是因禍福相依,但多累積善德總是修、辦道者應行之事務,更是保身護體最確實的保障,一切源於自然而為,才是佛乘修子該有的心態也。

    堂主之講座不論來者人數多寡,都不可輕忽,因看不到的會比見得到的多太多也,明白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