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見陷阱 (2020.4.8.)
知見陷阱煩惱根,認知障礙來做人;
停止夢中寫劇本,醒來原來入戲深。
人對於世界事務的認知功能,原本應可開啟一個非常美妙的經歷旅程,但人心創造能力是無限的強大,可以形成一切事務(物),從真空中產生妙有,並且在造就的過程中又形成環環相扣的因緣鏈。
創造的本質本來就是一種促成因緣的原理,只是人的心往往會因此而衍生出極為複雜的心態,使得自己本來清靜的本體所綻放的靈光,由於心中散發的混濁、稠密氣場而變得不再輕盈了。
認知本身即是一種障礙,因為這種心識狀態可以讓人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認知的層面若停留在人的思惟範疇,必然會讓心識的主人繼續以人的形式存在。若能將認知再往更上一層的意識提升,即可突破人心私領域的侷限,以一種比人道世界的物質障礙來得較輕盈的生命形式展現。
人處在物質現象這種頗為具體且稠密的器物世界,因此人的意識極容易受到外在的物質影響,更何況心靈與精神困陷在物質性的載體中,以致心理的自由度必然會被生理所限制。
知見使得人類難以脫離痛苦煩惱的陷阱,因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世界是極為有限的。由於視野的侷限,使得心眼亦跟著狹隘起來。又人都存在著一個「自我」的幻覺,因此而產生了相對應的外界與其他人。
靈性困在質地粗糙的肉體內,這種限制會使得心眼智慧受到嚴重的蒙蔽,連自己的真實處境都無法辨識,若再碰上他人的誤導,甚至欺騙,是很容易上當的。所以不論是自己的智慧不足、心眼未敞開、或受到外來的影響,追根究底皆是因為自己的認知所造成的障礙。
認知之所以會成為一種障礙,是因為認識之作用是由眼、耳、鼻、舌、身五根,加上不正確的意念判別所產生的意識觀念,心自然會充滿雜質,而非清靜的本質。
知見為何又叫做陷阱?因為它僅是每個人個別的心理認知狀態。每個人在對應相同的人、事、境、物時,心裡會出現不同的解讀。既然不可能一致,那試問對與錯要根據什麼標準來認定?加上人皆有普遍性的通病,即是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理智往往都是短路的狀態。究其原因只有一個,即是自我的執念太深重,這是最不容易去除的障礙,也是人類痛苦與煩惱的泉源。
人類的生存方式隨著科技不斷翻新而呈現越來越密集的連結。物質的便利雖帶來生活上的享受,但根本還是離不開心理現象,因為心靈的空虛不是物質可以填補、滿足的。精神上的焦慮以及許多其他的心理問題,都不是能以金錢或物質解決的。所以只要一個人的心還沒有從「所知障」與知見陷阱中清醒過來,他的痛苦與煩惱是無法斷根的。
貪戀世間塵緣的人往往具有貪慾上的痛苦以及難以滿足的心理匱乏。有的人可能因世事不能盡如人意而轉向心理探索的生命旅程。若有幸能逢善知識給予正確的啟發與指引,亦要不斷藉緣清理原本不屬於自己內心的雜思妄想,循著正確的路徑前行。
另一種人雖知道人生苦短、生命有限,卻仍擺脫不了在紅塵打滾的習性,一方面繼續以俗人的思考模式在過日子,另一方面卻自命清高,以為自己是在修行,結果將會誤了自己此生。
若想提昇生命的品質與層次,通往意識覺醒的道路,唯一的方法即是跳脫知見的陷阱,清除認知所構成的障礙。生命寶貴且有限!應該珍惜,不該僅是跑跑道場修個心安,或以聽聽道理來自我安慰。
已經開始修行的人不妨靜夜沉思一下:自己的心態轉變了多少?情緒是否已經調伏?我見通澈了沒有?處世應對之態度、氣質、涵養等各方面是否都有改進?
須知外在所有的事全都是自己內在的映射,外在若有所謂的問題,那是在顯現自己內心的匱乏與缺陷。一般人心不能清靜止念,是造成生死輪迴重複不斷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必須對自己負責,找回自己真正的主人翁,降服內在起伏動盪的心海波濤。心平智開即沒有所謂的外在衝突。
原始清明很簡單,難起真信苦糾纏。
心識狀態在分判,意識設限造業端。
明明放下即輕安,苦苦執著多操煩。
自在心境在當下,天堂地獄一念轉。
人常將俗事看得很重要,而忽略自己的生死大事。即使走上修行之路,卻又缺乏信心。或無正確的信念作支撐,不知自己為何要修行的真正意義。因信不具足,境界一來即被境轉。
消除認知障礙的第一步,先把自我跟他人的區隔淡化,方能由衷地感受到人類靈性生命的一體性。唯有達到一體方可使內心與外境和合融洽,否則分離的假象會永遠存在。既然有分離感,想達到內外合一是根本不可能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