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2020年聖示第80

大日如來示 (2020.12.4.)

偈曰:

    覺而無著印道心,實相無相真如性;

    幻本不有非實體,法空頓漸爭執寧。

聖示:境界差別唯觀意識

       修者終日欲達心中設想之境界,卻不明境界非由外得,乃是內在意識進升的一種呈現,故修行不可沒有理論基礎,但困難之處不在道理、知見上領悟深淺、多寡,反而是能否藉由所累積之見解來淨化內在的無明。

      雖法理確實有頓漸二法之差別,而眾生原始真如之狀態則無有如是之分級,故意識為心之功用,性體為心之根本。人若執在功用謂逐於萬法之枝末,又落於識相則失卻心之根本,謂為不見性之修行法。

        頓根乃是性體空明,能生妙覺真心。此不假知見而生,卻不離知見能用。知見為性中生發之心,能起萬法之功用。然一旦生心住著,即不再清靜空明。故頓根之人亦不住空亡,乃是覺明朗現,流暢無滯,說空只為破除執著之妄有。對於執迷不悟、心識昏沉不醒之固化眾生,若忽略層層剝離的次第,直接說空,謂之不契機、不如理。

        漸根性之人並非本性圓覺不如人,乃是意識結構,即所謂八識心田種子之能量結構,稠密堅實,較難一時頓斷。因此一個真正能發菩提心之修子,必應了然法界眾生識種因緣之殊異。

        釋迦牟尼佛當時住世雖已證入佛位,亦需善觀各類眾生的根性,何況當今世道之修行人本身修為證量都尚未能得圓滿,即以自我意識之認知狂加執取認定,那無疑離真性大道更遠。

        然而空性真相、正見乃是佛乘之根本大法,若不能時時放下方便、漸次之意識觀念,總是依止漸次之修行法,恐無法在於聖道修行之路上住於空性達觀而出現見性之曙光。

        頓教之法理乃是真修(修真)道人之基石,不可安立在錯誤的方便法之上。以白話來言,即是一個證真入道者,沒有不安立在空性正知之上而起修的。若因本身當下境界未臻而不斷給自己的意識下方便、漸次修行法之指令,那心境永遠達不到空性之狀態。

       頓法是用在自己修為的基礎上,不是用來論斷他人根器之上。頓法是作為自己修行的「不二」指南,而非僅是理想的目標,以為遙不可及。唯有安住於空性理體之上,才能真正入頓教之門。方便法可以用在教化不同根器眾生之上,而非給予自己保留凡夫習性之台階。

       修習佛乘者必要有一世成道之決心,至於理想與現實是否可以相合,都要將心境安立在正道之基礎上,才有可能達到聖境。

    頓法唯在自心中,非在口上只說空;

    頓根當下即如是,莫託未來陷迷蹤。

    漸根眾生雖大宗,善巧方便可引眾;

    以律己易成道,寬容待人明體用。

        總而言之,頓教之法唯僅用在自心修道之基礎上,才謂之「真修」。不要太寬待自己,給自己繼續沉淪之藉口,謂漸修是一定之漸次。然而亦不要誤解,以為頓悟、明心為理論知解能證。必須有時時空心正解之清靜心起用,則自性般若方有顯發之契機。雖此亦會被理解為漸修,然吾所言之頓教法與漸修法是重於心之起用的安立點。只要心安立於空性正觀之中,結果自然朝著實相來顯化。頓法拿來要求自己的起心動念,可頓入明心,此乃內觀覺照的功能。

        由外放奔馳的感官收攝向內為「觀」;從境相幻境中提升,由上向下起覺知為「照」。故頓修者必時時反求諸己,反聞聞自性,念念本於淨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