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南海古佛降文(2014.4.1.)

     南贍部洲道炁彰,海峽相應真理揚;

      古德敦良善佛子,佛境教化本靈彰。

    諸聖佛及諸賢生等晚安!今日降來同諸賢生共研,不知汝等有何高見。

 (…)於論道時必要以輕鬆和諧方之式來進行,莫要各執己見,強力灌輸,應以活潑愉快之模式來進行,亦不必太過於拘束,非是趕進度般來作為交待,乃是對於蒞臨者有真正收益,方是論道之目的。光一句「我是誰」即論不完,亦難論到十分透徹。

    道可道,非常道,道豈是用言語可描述?論道之目的是相互交流,非是汝我之是非對錯,亦無有高低之不良影響。

    與 天父一體,必要與眾生一體,若摒除眾生,僅願同 天父一體,可能否?但人即是有高低、尊卑之妄想,僅相信至高無上之 「天父」,對於眾生則是十分厭惡,怕被牽連,如此根本上已失一體觀了,心境同眾生分離,實則與 天父分離。天父乃是涵包一切,無善無惡,無有無無,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若能有此般器度,方能入於本體

    (問:如何由空有一如入於真空妙有,產生精準妙用?)精準?心不著一境,心不執一物,先入空性,再以空性入二元之相,(引動問題,真如即顯答案)。雖作用有利弊,但本心卻不增不減,入世行持出世心量何謂精準?做到恰如其分,剛剛好,即是精準。沒有預設,不急不徐亦是精準,若心急躁,則失精準。汝所言是也,亦可再深化,汝等漸漸會領悟到的。

    (…)自體發光乃是德行、佛性彰顯時所呈現之狀態。咱千萬不要專注於此,光乃是作用所顯現之相。莫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要用心下功夫者,乃是本體之契入。

    (…)無所求僅是純真本性之使然,更深化者乃是以自然無為之本心來行使一切事務,但世上之事務若僅憑單純之性格是難以達到最佳、最圓滿之處事條件,因此三世諸佛皆具圓滿之智慧與德性也。

    般若妙智即是圓融一切之良能也。其實若能契印本體,以純一宏觀之心量來應對人世之因緣,即能將真智妙慧來運用,關鍵是不失本心之光明。般若之智異於凡夫之智,乃是在於公與私、一體與分離分別相而分差也

    人道眾生入於對立之領域良久,又以自我私心作用太久了,難免事事皆以本位主義來作出發。修行者即是先將自我之強烈意識淡化,縮小自己,融入群體。心量決定人格之高度;放下自我,真實空間更加遼闊

    (…)時時警惕哦?那又不自然囉!當自我私慾之念頭產生時,若能即時抑止,即是有功夫了。不淨念令其斷除,不良種子發芽時,即刻斷除,非是以時時警惕來作行使。覆蓋猶如壓草,根未盡除,因緣和合,必再萌芽。斷除乃是將此念斷滅,更進一步乃是轉化,以透悉實像來破除不淨之種子

    看破?真看破乃是洞悉實像,明明白白放下,唯真正看透方能真正放得下

    好啦!今日看來非汝等互相來論道,乃是同為師來論道。汝等偷懶,自己不悟哦!僅是要答案哦!

    (…)汝亦是真佛耶!有時汝等體悟出來之真理乃是十分精湛,而且自己體悟的更加刻骨銘心。(…)下次改進啥?多問不是壞事呀!為師只是恐汝等養成自己不動腦筋之習慣而已。

    好,尚有他事否?(問:菩提…)此亦是人道眾生為了令未來修行眾生更了解大道之貌所設立之名相。修行者實在不必要以名相去多鑽研,名相背後所代表之意義方是精髓,不知汝尚須為師將菩提之意來釋解否?菩提乃是當時釋尊開悟證道之處,修子言菩提為「覺」,亦是正確。菩提喻為大道,亦無不適之處。菩提,汝亦可加上汝之體悟。菩提者乃是世間所運用之名相,吾方才開示,汝未解為師之意。修者最忌將重點聚焦於名詞名相之中。印心之體證,非可言喻,汝等明白否?汝不必將此來在意,淡化一切聲響,一切幻像皆不執,方不入於幻境之中。汝得到回應了否?先將聲音、聲響之境來淡化,即能漸漸入於相契。

    尚有疑問否?問否,即觀是否有答案。吾問汝:汝認為濟佛會如何答覆於汝?告訴哦!汝將仙佛當成「人」呀!

    心電感應,汝知悉哦!有聲音否?(…)與越高層次之仙佛相應,絕非如同與人對話一般啦!「印心」即刻、瞬間一大卡車之資訊片刻下化,汝有經驗否?解讀哦?下化時則明確了然。靈筆這隻手、這支筆都來不及以文字呈現,但靈訊下化是整個貫通下化,因此心越靜轉化越快,但不僅是快,亦須深富內涵有者雖動作迅速,但卻將仙佛原有之精神下化不到十分之ㄧ也。所以天筆者最好能有一段時間閉關,此非是斷絕一切生活、生存之人事交流,乃是必要將自己之「身、心、靈」處在最平穩之狀態,因此主事者不宜執筆,即是此道理。若承受龐大之經濟事務之壓力,皆難入於靜默之心境。

    閉關非關禁閉哦!尚要正常與人來交流,僅是不宜承受過大之壓力。其實,適時與人接觸是有加分效果,若斷絕與人交往,關於密室,若無深厚之功力,十分容易受魔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