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南屏道濟古佛降文 (2014.4.13.)

      南屏護佑眾蒼靈,道濟人心呈光明;

      古佛今日降臨來,笑看賢生論道情。

    諸聖佛與諸賢生等午安!老衲來也!

    今日觀汝等之課程安排.諸生當中亦有十分有體證之分享,但有者卻難以就事論事,雖指出互相之不足,乃是未來之修整方向,但言語之直接令人難以接受,又心境之起伏則易入於對立之情況。此乃汝等必要修正之處,否則再如此下去,恐心性尚未成長,反而產生不悅之心理,此非是仙佛欲汝等達到之目的也。

    道本是示現於日常之中,人我之生存過程中所產生之磨擦,是在所難免,但如何破除我執之立場?一句千古名言:欲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忠言逆耳,不論是何人所提出之建言,只要接收者不接收,實則產生不了任何效益。因此提出建言者必要以妙智慧來將話語修飾一下,方能收到利他之效益。否則目的未達成,反生恩怨,此絕非出言相助者之初衷,因此出言相勸必以和順柔軟語,非是不吐不快之性格表現。

    再來,接收外人之指正者,亦要真心反省,雖實際可能不似規勸者所言那樣,但仍須虛心檢討。乘者非遙不可及,乃是紮紮實實地將本心之元始實像呈現如實的將凡心轉聖心,若基礎之人心(人道)尚不能調伏,那休想入於佛境,入於魔境較易也。

    修行者何意?修改本身不良之氣習,行於日常生活中,去迷入悟。我相堅固是迷,爭是非長短是迷。悟眾生同一體性,自性本即光明無礙。平等視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只差迷悟頓漸之別。洞悉人我本一體,純一無對立

    汝等未來乃是傳播正法之種子,自己若不能做到,如何教育眾生

    汝等或許會如此言:仙佛不用吃飯,不用入於凡塵,同一些奇怪毛病之眾生接觸,難怪可以如此瀟灑。但汝等錯了,因人即是意識種子含藏諸多不淨之種子,因此必要入於凡塵以境練「心」。本身意識種子越趨清淨,所遭遇之因緣越光明良善。汝等反觀即明,越秉持獨特個性者,其之境遇越是精采!

    磨練至汝心不起伏,不受外界人、事、物擾亂心境,則不良因緣漸退,即是汝等所言:考關已過。何種心境造就何種磁場,是必然之道理也

    咱此乃是引渡眾生脫離輪迴之道場,提供眾生邁向光明大道之資糧,有別於一般濟(祭)改之宮壇,因此汝等建基人員,根器必要比常人更利。要作仙佛之手腳容易,要作眾生之手腳亦容易。要真正作自己主人不容易也。心態不改,永遠向外造作,則是荒蕪自性心田,不能將慧根來耕耘、檢討!不但檢討別人,更重要是檢討自己。工程浩大囉!

    修行者,以目前世人之狀態,乃是行外功者多,修自性者稀。佛乘者乃是紮實地修內性。修之前的課題則是勇於面對自己的陰暗面,拿出來透澈分析,再強力摧毀,使其不起後續效應。做得到否?努力?聽起來很沒決心,試試心理而已。難!再做人汝要否?不要即要斷除作人之種子因。

    咱道場不言場面話,直指人心,見性方能成佛。凡心作用不除,遑論成佛?連神格都不足也。

    唉!老衲怎會如此語重心長?一點都不瀟灑啦!以後要學習跳出我之立場來提出問題。不應該以親疏之顧忌,自己人即不留顏面。必要相敬如賓,互相尊重,明白否?否則人員多了,汝等以何德性領眾?來者恐怕修養都比汝等好太多了,誰能信服?過去宗師亦是不能達到仙佛之標準,但其之聰明可將資源下化,汝等若沒有令眾生嚮往之條件,如何立足?是否如此?至少自身之修為是由內散發出一股攝受眾生之德儀,不是嗎?

    好!老衲今日開放一人一個問題即好,不願給汝等問太多。原本不想理汝等的,論道論到差一點吵起來,成何體統?好!有何高見?

    (叩問:能量吸納問題)人因有軀體,方有吸納之現象。吸納者乃是擴充五行運轉之氣,當真如(真如本體即來自於宇宙之元始祖炁)同自心契印之同時應該說即是將隔離之相打破,融入本來之虛空本體。真如即已入本體,即真如本虛空,虛空即真如,何有吸納之局限?所謂吸納者,乃是六根之作用,目的是沖開有形之相而已,明否?

    尚有不明否?老衲特允許汝不在一個問題之限。(…)汝再言明白些。(…)能量者乃人尚有人身時來謂之,能量亦是一切創造之根本。能量,簡單說,是來自宇宙之龐大「力量」,用「心」可轉為汝等所須之有形物質,以吸納來充沛人身之元氣,元氣足則運旺。

    相對者,力量大,但心性不佳,則轉為破壞力,因此「魔高一丈」。魔即是大膽妄為,力量大哦!

    能量大,若可時時心量擴及一切,心想著利益眾生,如此能量大,力量大,成就一切快,一切具足,光明無量。心想必須配合行動,不限任何形式,不限任何口徑,先將念力導引,將火苗燃起、聚集、擴大、增強,最高境界突破人身之限制,入於大宇宙。念力是啟動之因緣,不有此念想則無,一動此念即生。有諸佛加被,無畏!

    (…)此亦在因緣而定,主要是祂本身亦能有此提昇之意願。汝若境界到一定階段,祂觀汝之成長,必會求之不得,欲來皈依。吾方才聞汝之心得甚佳。一切順應自然,因汝方向無偏離正軌。有些功夫是須一段時間之火候,必要漸進,急躁不得也。好!

    陳賢生何高見?(…)論道者本即是天南地北,以自身之境,轉變為最實際之功夫。可以輕鬆不拘之態度,但必要相互尊重。人世間即是處處為道場,本心是真正道場,應於一段時間後,則入於清靜之境。論道雖多元,但凡夫之道與聖人之道有層次之差別,莫永遠留存於凡夫知見。咱即是要破凡人之知見,怎能自己都未能進化?此乃是汝等必要加強之處。

    不「敬」乃是心之作用,非外相之形式。行為恭敬,但內心不敬,此是真敬否?不敬何也?非不敬物質之仙佛,乃是不敬自我法身之真我。人不敬自性佛太了,只是形式恭敬木刻仙佛與自性何益?

    細節,人可以規劃,仙佛看的只是「心」之層面。好啦!不讓汝等問啦!下次觀汝等成果,再開放囉。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