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東方藥師如來降(20014.11.10.星期三)

      南無東方藥師佛,琉璃世界利人我;

      諸佛如來現光明,一體慈暉映娑婆。

        聖示

    諸聖佛及諸賢大德等午安!今日降來於人道世界,乃是為未來眾生之利益作一廣大無量之鋪陳。諸佛如來護念一切有情眾生,乃是一體普化,唯其間必要由人道之修持者來作為天地溝通串連佈達之橋樑,因此諸天聖佛皆無時無刻不是在相印有緣有修之眾生。諸佛本願得以於人世間來作示現,皆必要由人道之因緣來作為串連之因緣也。

    當下有情眾生的知識與智慧皆比過去來得高明,但因世道人心皆趨近於功利,又聲色慾求已日漸貪著,導致終日為生活奔波,甚少靜下心來,同真正的自我來作深度的覺醒。殊不知人生之目的貴於知修、明理、證悟宇宙大道之真諦。一切外在之物質資源,以 上蒼之角度,咸為助道、進道之需要工具而已。

    吾之本願乃欲一切眾生所求遂願,亦是消災免難,得一切富足之大能量加持。吾亦明白汝等眾人之大願心,僅待通貨因緣之具足,乃可大展汝等之願力。吾亦相當冀盼,吾之本願能由汝等無私無我之奉獻,於此娑婆世界,藉人之大願力,承秉諸佛之願,來行使於人世間也。

    當下所有修行之人,最大之通病即是雖明諸佛之無量大能力,卻不知如何與仙佛共同來配合。有者信心不足,時有仙佛於心中,時而又懷疑。有者雖相當篤信,卻一味依賴仙佛,自己一點自主能力皆無。此乃是眾生難同諸佛印契之兩大因素。

    須明人貴列三才,其能力可謂不輸仙佛之能量。如何明白自我開發同諸佛般之大能力,乃是行持佛事之基本條件也。

    世上不乏諸多在於宗教界有所成就者,其乃是明白將自我之潛能來創發、展現出來,但是否真正符合於公理正道,則待世人以時間來作檢驗。若能以自我潛能之發揮配合真理,銘記於本心,行持一切無為之公眾利益事業,諸天仙佛何嘗不會鼎力相助?此乃是天人共創和諧之人間淨土示現也。

    眾生連修持皆難以去除依賴心理,依他力非永恆之計。依他力、依佛力僅限於特殊情況之下,絕非長久之計。咱既然皆有佛乘心法之薰陶,則應以超越凡夫之心態來作為行事之標準。脫離凡夫境界,首要脫離凡夫既定之思考模式。汝等若欲早日擺脫當下資源不足之困境,吾透露一下玄機:即是改變一下既往之思考框架,最重要者,乃是相信自己有具備如同 天父之大能汝等敢想否?(眾答:敢!)

    相信自我同 天父無異,有無限之創造因質,僅是人之本靈落入後天,習慣以陰陽、是非之模式思考。(葉:感覺要起飛了!)起飛必具足充足之燃料,能量之轉化乃是以本心啟動,將自我本能來發揮。如此方具備同諸佛能量相印之條件。吾再多之言語皆須汝等有共同方向,共同目標來實際施行。方法乃是人去創造出來的。

    今日可留一段時間來共修,凝聚諸賢生等之能量。有充足能量,則可轉化為汝等所需之資源也。好!不知有何他事共研。

   世上之事務可行不可行,自己皆要有大智慧來分判。菩薩為渡眾生,能捨身忘軀。因此有意義之事務,則必要有勇於承擔之願力,明白否?人只要能行公心,天地諸佛必定加被護佑也,明否?

    (陳師兄:欲成就龜息,但止息時間無法長久。)  時間不能長久,乃在汝之心理過於急,想速速達至汝預期之目標。汝煉此方法,本無任何不足,乃是汝求速成所導致。應放下,由自然而然則能臻至。(陳:若以指令請真如相助…)汝即太過依賴真我(如)。誰說真如是另一個個體?汝即是真如,真如即汝。汝卻強烈分割,此不對哦!

    契印同仙佛,是相當自然的。(…)清楚,要如何清楚?只要有預設立場,又如何清楚?有清楚想法,即會很不清楚,人總是如此。尚有不明否?

    (…)注意,汝指何方面?吾問汝一句:汝靜下來之目的是何?若僅如同汝所言,只要真正靜默下來,即有汝意想不到之體悟。若尚無,表示汝尚未真正靜下來,但不必預期,方能有體悟。

    (韓:請問恩師:因為因果討報以致健康已受到損害的人,若有心想修行,該用何種方法?因弟子雖對他們發功,他們卻毫無感覺。)因果討報,若已得宮堂寺廟開示,明白因緣所成立之主因,首要誠心發露懺悔,但吾說一句坦白話,不是所有宮堂寺廟所開示的皆為正確。有時叩稟者受干擾之情況僅是輕微,但活活被一些宮廟之開示嚇死了。吾不是要眾生不相信因果,乃是在因果形成後,如何痛改前非,真心懺悔。更重要的是,如何自我重新定位,不能被逆境拖垮。多行善事,以行善之功德默念迴向給予過去曾被自己傷害之眾生,努力以念佛持咒來穩定自己黑暗陰氣之磁場,慢慢防非止惡,方是真正轉化厄運之良方

    (韓:恩師們曾說,在契印真如之時,即無因果業力之問題,但初學印心法門的人,尚無法時時帶功或契印真如,僅能在契印時不受業力干擾。當他們在識心用事,回到凡夫狀態時,是否又回到原點,仍受因果所牽制?)契印與否,有程度上之差異。又業力干擾之強弱,能否有充足能量來轉化都是問題,因此此功法能否煉至精純,則觀個人之用心,主要是能恆持。最佳之境界不但能時時帶功,又能化成真如妙用。真如用若已成慣性,則恆持不是大問題,因已能妙用,表示仍處於契印之境也與其求時時帶功契印,不如早早運用真如妙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