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即是在修心,修心首重清心寡慾,必須認清實相無相。切莫因物慾而泯没真性,將重心混淆。歡迎大家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由宇宙主宰 天父親自頒旨設立的人間佛乘心法示範道場「靈明佛乘宗」,於桃園市設立公用道場,全力弘揚上蒼下化的實修法門,幫助利根器修子當世成就佛果,歸返上層天界。 本宗脈在虛空天眾古佛金仙以及人間教授師群的共同努力下,以快速直入本心的性命雙修功法以及佛乘修持不可或缺的真理,接引根器成熟的修子共同提昇。 提供之管道: 1.台北與桃園兩處授課及共修 2.提供出版書籍流通結緣 3.line線上提問及群組分享與討論 聯絡我們: 行政管理中心:葉堂主 LINE ID:lm7102 市話:03-4693048 公務 :0922-528825 官網:https://www.lingmingfo.com/ 道場地址:桃園市平鎮區中興路平鎮段439號

目前分類:2019年聖訓文章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72920.jpg
靈明佛乘宗

2019年聖示第68
無極駕前麻仙姑降(2019.12.25.星期三)
詩曰:

佛乘宗脈立鎮德,教化真詮普潤澤;

 

庚子新局弘道任,和諧同心達和合。

聖示:懿敕道場 先天本願

    佛乘教化施行於人間,配合當代文明科技之便,可達普及方便之效果。際此天運盤整之當爾,天地間諸多高等靈性生命正以不同方式顯化,對於同其有因緣之眾生取得溝通橋樑。又如今訊息傳遞迅速、廣泛、無遠弗屆,能受到不同維次空間的訊息啟發影響。在此廿一世紀之世代,可謂是訊息互通的時代因緣,人生存在於此時空條件下,當要善用時空無極限之特質,來不斷成長自身之能量與品質。
    人之心雖正處於多元訊息流通的環境,但正可抓住此難得之契機,透過明智之理性判斷,擷取有益自身靈性、心理協調之方法。在此動盪之年代,更是要將自己「心」的作用把持好,能夠在於外界紛擾的各種資訊當中,取得「心」之安住處,必然須有一定的定靜功夫,才能於幻化的假景當中明鑑真偽。
    人秉先天之靈氣,降凡在此二元顯化之現象世界,絕對有其降生之目的。當「人」能夠明覺自「心」之功能作用,則可自在地運化世間之生存所需,由各別私慾之趣向昇華到為大眾長遠之安樂而作為唯一之天賦使命。
    成就全盤必隨之成就自己;實現整體無私之目標,必連帶實現自我生命價值與目的。宇宙間流淌著無窮無盡的真愛與慈悲,充盈於富饒的天地空間,以看不見的無形氣場能量存在著。人若能突破小我私心的幻覺執著,就可以開啟與宇宙無限豐盛的能量聯結,將大宇宙與小宇宙串連接軌,甚至合一。
    人之妄心以為有所失落,心中產生無盡的恐懼,故下意識地忙()茫於抓取。殊不知深層的恐懼不足心理形成一股濃厚的不良磁場,吸引匱乏、不足、欠缺的事務形成。故人要擺脫恐慌,必先了悟一切事務之顯化都離不開此心之作用。然而人不知自己內在的神聖力量,總以為外在是主宰自己得失的關鍵,因而一味向外臣服,卻不懂向內臣服。
    一般勤走問事道場之修行人,普遍因為沒有真正了解因果業報皆源自於自己的心態,即是「意」的作用所形成的一連串效應。因不懂心念、意識的微妙效力而形成身業、口業的不斷造作。盲修之人不知從自心反省做起,一味依賴外力或對其奉承、畏懼,不知向心頭下手來轉變,愚癡地以為付出金錢作為交換,即可免除償報,此不足取也。 

佛乘教化知心性,從空出假啟靈明;

空中妙化利蒼生,廣行聖德菩薩行。 

    歲末年終又是一個新的循環。汝等諸賢生難得有心虔誠陪伴著作,上蒼可感。汝等無私之付出皆瀝瀝銘記於天也。甚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上天決不負汝等也。好!

    多運用閒暇之時,將身心完全放下,必可深刻體會宇宙間豐足的高頻率能量場也。可在靜默之時將心靜寂下來,有時將有意想不到的接觸。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官網.jpg

靈明佛乘宗
2019
年聖示第67
大日如來降(2019.12.21.)

偈曰:
    信仰引路知尋根,實修證入解脫門;
    生活歷程苦樂境,生命成長在提昇。

    聖示:信仰與實修 生活與生命的探索

    人道是提升、成長生命之契機。一般俗眾皆將畢生之精力花費在追求生活滿足之上,不明瞭唯有由內在心性品質作一番調整,才能無憂無煩地生存於此器物世界的空間。當明悉一切外在的的因緣果報都是由內在法界的狀態投影呈現,即明白本末而能真實來主導自己的生命高度。

    人之意念是創造一切萬有之根本,但人卻顛倒妄想,不停從外相上去希求改善,不論物質的匱乏或是心靈之空虛。世人都把方向搞反了,搞偏了,以為在表相上下功夫即可產生一定的效果。殊不知即使在現象上作文章,都還脫離不了「心」之作用。不如直接由心態上去調節來得更有成效,亦不會被外在形象控制,因為可以運用心法意念之人,又能如實展現成果,即必然可以體會心生萬法之絕妙。若能放寬心量與天地廣博之大能串連,即不再回頭去執著一些小我格局的狹隘心結。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791.jpg

靈明佛乘宗
2019
年第65篇 南無阿彌陀佛 聖示:富足能量

南無阿彌陀佛降(2019.12.18.)

偈曰:

    無量光明無量壽,清靜本體空無我;

    廣大弘願利有情,富足豐盛本自有。

    聖示:富足能量

    宇宙是多元富足豐盛之能量場,而分佈於不同層次與頻率之生命皆按循著相當縝密、嚴謹之宇宙法則,來相應不同之空間世界。所言「空間」是以人之思惟意識而假立名相,實乃非可以人之意識理解來了悟。

    人道眾生在於此有象之器物世界,思惟甚難跳脫物質之障礙。又生而為人,六根觸塵,意識作用已成慣性,因而很不容易離相而回復清靜心之單純應對。此乃娑婆世界欲出迷宮之首道考題。

    宇宙與人身內在之場域本來即是貫通的能量場,但人心起了極其複雜的心識意相(異象),由心識建構的現象之中產生了認知上的錯覺與幻覺,故認假以為真。殊不知「真相」、實相早已不是識心所認定那般。

    又修行人其主要目的都說要找回家之路,但不知一切知見與所有堅持都是鞏固幻相的元素。但有一類修行人以為放空一切即是唯一回家之路,而此論點只對了一小小部份而已,因回歸本源除了須放棄不該有的執念著相之外,更要有相當的智慧資糧,否則行道路上考驗良多,一方面是上升回歸的逆爭上游必會遭受的困難度,一方面又是自己累世本身所產生一些不良、不正的意識糾結所造成。故成道必要有一定的累積功夫,非一蹴可及。

    空性雖是萬法的根本,但別忽略了正是萬法俱備空性之特質,故能生能化,能創造、富足一切。凡夫執有,羅漢頑空,皆不是中道,終未與道合真。諸佛菩薩無不是俱足萬德莊嚴,又兼備福德與智慧,缺一尚稱不足,何況眾生處於有情世界,身、心、靈都需在此世界所應現之種種因緣來成就身、心、靈,甚至是氣的合和、融洽。此方是人落入器物世界的絕妙經歷。

    當然每位眾生本身之因緣與靈性等級確實殊異,不可一概而論,因此所有的靈性成長之法門與方法,都不是所有眾生皆適宜。然而一切助道提升之助緣都是在啟迪每位眾生自己內在的根本力量。自己才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外界亦有階段性的啟蒙善知識,但那都是有一定的時間性,絕非完全可以依賴外力而達最終之成就。

    豐盛富足之宇宙能量場要如何才能將自己有限的瓶頸突破?即是敞開心量,放下執念,清空僵持性之思惟模式,讓無限的愛、無條件的眷顧之能量流進自己的內心,遠離閉塞的心理作用,心之自由度才能自然呈現。 

    人之狹隘自私心,框限靈等處低頻;

    真心擁抱合天性,原來富裕並非貧。

    格局視野形定位,胸襟弘量益有情;

    不陷對立比高低,整體揚昇真輕盈。 

    心境決定一種生命境界,遠離貪、嗔、癡、慢、疑、邪見這些劣根性之人心作用,才可能提升更寬廣的生命領域。

    好!今日至此,為師退。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189.jpg

靈明佛乘宗
2019
年聖示第64
虛空福德明王登台(2019.12.13.)

詩曰:

    己亥奠基立道場,庚子新局兆弘揚;
    嶄新思維應時宜,德性深耕呈祥光。

    聖示:庚子新局 德性彰顯
    天父、皇母、玉帝、五大教尊、眾靈修士及諸生晚安!(眾學員:恩師晚安!)

    佛乘道場主實修教化,於天界可說是轟動三界之聖事,只是汝等身處人倫之道,礙於眼界之質礙而不明 天父此局之天命有多麼宏大,又道場初期所能常態性參與者不多,故人皆以眼見之相而認定其輕重。殊不知若人世間之主導核心能深體天心德澤,又可代天宣化,那必得天地法界萬靈之相助。 

    庚子新局將啟,又是一個嶄新的循環,因此大道律法亦相應天地規律,配合心靈與色法,有一定的規則,故在於此新舊交替之時期,人之心境必要隨之更新、提昇,否則難以迎合法界整體頻率之揚昇,恐會遭受自然淘汰之命運。因此佛乘宗脈仙佛近期不斷在傳遞一個極為重大的訊息即是要突破僵化性之意識思維模式,否則將遠遠地被時代洪流所吞沒,而轉移到心智層次低劣之國度。那不知又將沉淪至何時也。 

    末法時期,在於此二元性之時空國度,有相當鮮明之兩極化結果。若是心識閉塞,即自我設限。若可放大心量,活化心智,即有「意」想不到之寬廣境界。雖言境界,實已無所境域,沒有界限,那是真如妙心不可思議之本質也。 

    庚子年格開啟後,又是一波更新意識的革新境界,身為佛乘一員,不論職務,不論身份,都將要求符合佛乘精神,所謂佛乘之根本教義之ㄧ,即是不可著相修行,因此所有耽著於外相,依附於外在條件之心理現象,必殘酷地被世事因緣所抽離。若不及早建立心理準備,未來將十分不能適應。 

    一般人修行入道場,皆普遍希望藉由在道場付出、護持,可得消災免難。殊不知禍福自造自得,皆由心起,若冀望徹底消災免禍,唯有改造心性一途,並非以效勞或累積善行而來消除以往罪孽。雖行善積德卻能化災,但「行善」為相,積德方是心性之昇華,故欲透過行善來化劫消災,首重心態之純淨也。 

    歲末年終,人道整年之功過正是一個總結算期,又逢新一輪時空的起始,汝等身處陰陽五行之象界,在未能超脫因果制約之前提下,都嚴格受到天地法則之管束,故基礎根本之倫常應相當遵守。在倫常恪守的條件下以保性命之安泰,而既已選擇修證佛乘心法,亦要深明因果不昧之法則。在於無法避免因果現前之條件下,當坦然面對。又心生出離之心,才是真正符合一佛乘之根本精神也。 

    人之尊貴在靈性,色身器物短暫性;

    藉假修真靈等昇,權衡輕重智德臻。 

    汝等皆有無上之智慧,只因貪著於紅塵的假景而不可自拔,又加上本身累劫習氣使然,故凡聖游移,無法入於聖者之位也。 

    (恩師答葉總堂主之叩問)當下因緣時空緊急,現世報確實已施行一段時間,又不止一年一度之核算而已,一年即有數回結算。汝所言的都是指器世間的萬象,而仙佛無形界所重視的是汝等肉眼看不到的空間能量氣場。汝所言的德性,包括大慈大悲、大愛大仁之能量振動頻率很高,品質很好。 

    隨整個宇宙的運作條件而改變,而人心佔重要一環。提示一下汝等怎麼通過此期的揚昇標準:講明白,怕汝等不能意會。教一個簡單的秘訣,就是不要頭殼硬叩叩,思維要活化一下。不要自己想自己對,把思維放寬放寬廣一點。汝等記住:若不能把心門敞開,外界大宇宙本體的高等訊息能量場是進入不了一個框架性的心室之中。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_IMG_1526698574895.jpg

靈明佛乘宗
2019
年聖示第59:醒心
南無正法明如來降(2019.12.4.)
 

正法眼藏菩提心,明覺自性了實性;

如來妙智現當下,清澈圓鏡顯光明。 

聖示:醒心

紅塵幻影煉此心,摒除雜思性澄清;

藉事修證善觀照,菩薩不離覺有情。

生存短瞬境遷流,靈性永恆須知修;

群體意識成共業,善念感召大成就。 

    法界眾生隨本身之意識狀態,分佈於相應的法界境界,而意識的稠密糾結纏繞,多困陷在較粗重的時空幻境。因為內心的雜思妄想構成複雜的內法界,故連結其他生命體之間的意識糾纏,形成彼此之間的因緣果報,藉因緣和合的促成,展開一連串的片段生死。此分段的生死過程,若靈性不知覺醒,逆觀因緣之溯源返照,則生生世世隨順生死之洪流而沉浮於此苦空無常的五濁惡世之中,此乃迷惑眾生最大的生命課程。 

    每個人都有靈明覺知,即本具之良知良能,但礙於固化的知見,以為自己的認知與感受是最可靠。殊不知自我的認知與感受,往往依附於變異無常的外在條件,而可能隨著不同時空、不同對象,使心中的認定又起變化。世人都喜好以自己的分別心去取捨、愛好及厭惡,以作為對待他人的依據。如此則很難保持理性的態度,往往憑著對他人的印象來決定用什麼態度去對待彼此,因此造成人我親疏的分別,甚難時時以平等心去對待所有眾生。 

    人皆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看法去認定別人,甚且覺得自己的看法一點都沒有錯!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未必盡然,因為所有人對相同的人、事、境、物皆有自己心中的「心相」,沒有兩個人是相同一樣的,況且人心是瞬息萬變的,只是人總將心思變得更複雜。甚少有人願意清空「對自己不必要的執著」「對他人不必要的分別」、「對事物不必要的妄想」,致使不斷地作繭自縛,把自己捆得緊緊的,成為循環在生死輪迴的巨輪下,無法抽離。 

    世事微妙真有趣,不同情境心境異;

    相似現象結果殊,解讀各隨自心意。 

    在意識分別的個別差異中,想理出頭緒是無法辦到,因為眾生往往以自我心相的認定以為真實。唯有跳開糾結的意識局面,才能更理性看待真相。莫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誰的境界高,誰的境界低,因為只要入了分別、對待,即容易失了理性的呈現。 

    團體的可貴在於合作,真心彼此互相欣賞,難得在為了共同目標一同努力,最需要團結一心,相互扶持,不分彼此,將優勢、劣勢互補,真心發揮一體平等的精神。 

    新舊年格交替,咱佛乘宗脈以政府立案之協會亦漸漸成形,望諸賢生徹底由內心來除舊()佈新(氣象),把過去好的經驗進化,將以往不良的毛病去除。努力精進,去蕪存菁,邁向更光明的未來。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581.jpg

靈明佛乘宗

2109年第55篇聖示

55.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降(2019.11.15.星期五)

詩曰:

    發明自性靈覺悟,啟現元神本心住;

深觀因緣妙體用,廣行德輝真六度。

聖示:稱性起修 棄妄歸真

    眾生乃集聚眾緣所生,而心意識之狀態建構不同生命層次。所謂修者必當明實修之真義,真義者必須合乎於至理真性之道。離此性理之道,皆屬旁門,而非真宗。真宗者乃萬法體相之根本,謂之先天本性,列於行者之士須深悟其理,否則仍為門外之漢也。稱性方可言修,離性僅能謂之造業之端。雖聖業亦須集眾念所成,但依止於法性根本方能成就道業。

    未可見性,如何實修?然修法必有次第之階段進程,而方向主軸切不容有絲毫偏離,否則難契真宗。修行之人最大的盲點在於心識落在法相生滅起伏之動態,雖真道不離性相體用,但若不知念念歸真者,必墜生死輪轉之循環。

    以外界器世間所呈現之氣場,是為善惡拔河之情勢,因眾生心念所致,福禎、災禍皆取決於眾生集體意識之念力。又內根身內法界之根塵識之狀態,則是牽引個體與整體之主要因素。

    凡夫眾生不明實相真諦,以外視眼界為憑,聯動六根妄起作用,心念意識迴繞於無常幻境之中,甚難將攀緣外附之意識心止息,故難得定。既不入定,則因心不能靜,心倘不靜,性何以呈?

    佛性本無動搖,靈靈覺覺、朗朗明明,但凡夫終不止妄念,念念外馳,即使入於道場,而心仍是妄想紛飛。

    聖者之基,首能自淨其意,若不能自澄自覺,皆屬盲修瞎煉、人云亦云,即使廣學多聞,知見龐雜,卻可能淪為口頭禪而已。妄心不止,終難見性。耽著世塵緣影,縱使拜遍神山聖地,終不能遇見如來,尚妄言可以渡靈回歸?自性本靈尚不能回歸本位,如何渡他?

    諸佛妙理皆由性入,萬德功果盡由本心而出。本末權實自當了悟,此乃佛乘殊於世俗之處也。

    成道自然有次第,終究合性道未離;

    性相體用妙心處,動靜融貫空有諦。

    身為佛乘修子,當自惕自勵,念念不離本心,處處須入真性,方不負自性如來之無量恩澤。

    行者當有出離心,莫戀紅塵蓋本明;

    擒拿六賊從意起,永斷生死脫凡情。

    一個道場是不是傳出世正法,端看其中成員之身、口、意所展現之層面定位於何處。

    又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此語無人不知,但凡夫總以顛倒用事,以嚴格標準檢驗他人,以寬貸態度對待自己。如此不免是非、對錯層出不窮也。真修子必由反聞自性,從性起修,方不免煮沙難成飯也。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652.jpg

53.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登台(2019.11.8.星期五)

詩曰: 

      如意法門顯實務,教育道場勿流俗;

      堪任佛乘啟資糧,心量格局展大度。

      天時地利重人和,實義廣宣菁英助;

      燃燈印心集棟樑,靈明啟用契真如。

聖示(體用虛實)

天父、皇母、玉帝、諸天聖佛、眾靈修士及諸賢生等晚安!(眾學員:恩師晚安!)

吾今日登台,將咱佛乘體用、虛實作一番開示也。

    此期因應道脈宣化,需要上蒼開啟藥師如意法門,實是配合世間有形之教化所須之資糧,而在此如意法門開展之同時,亦要以人世間一般眾生能夠接受之方式進行,故必會引用諸多方便、權宜之引眾方法。為師今日即不針對細節多言,只叮嚀汝等身為佛乘先鋒之團隊:自己本身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謂方便、何謂究竟,切不可因眾生之嚮往而連自己最終之目的都完全丟失,一味迎合凡夫眾生之著相需求。

    在於方便與究竟之間,汝等需由自己先通達實像,才有可能扮演起引導者之角色。方便僅是前階段之引緣,究竟才是咱佛乘所要帶給眾生成就的資糧。

    所謂佛乘,實屬實修自證之道場,其目的自然與一般香火道場以求感應來辦道不同,故佛乘核心於行使方便、有形有相的事務之餘,切莫忘了最重要的後續教化。

    堪當佛乘教育之師資團隊,方能具足引動天庫道脈資糧,此乃事實,但卻不是無為道人辦道場的終極目的。須明一切有為法,包括上蒼下化的有形道才(財)法資糧,都是應此弘化佛乘精神之所需,切不可以凡心窃道心,因凡心常在俗,道心方可歸根。心量、格局、器度是堪佩天地恩德之法器(人才),人若不具如同天地之玄德,豈可弘展聖業?

    天時、地利乃因人和得以成局,故汝等靜思:汝等人才之定位何等尊貴,豈容自我踐踏!

    凡事皆以反照、覺觀、淨化自心做起,唯有自我實現如來法身,外界善氣必一一聚攏。佛者、聖者皆由受贊、受封,而非自封。性德如是合應自然真道,賢德豈不受感召而至也?禪修真義當時時不離本體,絕不可流於形式,趨附世俗而有負 天父之殷盼。

      佛乘核心實證性,自我立志斬無明;

      苟且因循降格調,空談一世難成形。

    吾今日略將汝等未來辦道之方向指點一二,見道路上惟可親證。「一世成佛」會不會淪為口號,在在取決於在座每位佛子之進道決心,若過程當中不堪受實像真諦之教化,即可能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成道時間拉長,把修行之標準降低。此端看佛子是否具有智慧與堅心。

    上蒼之所以迄今仍以佛乘精神作為靈明宗脈之主軸,即是有堪受之佛子,因此佛乘究竟之法才有存在於世之必要也。

    好!針對今日吾之開示,汝等尚有不明否?(眾學員答:明白了。)明白亦要真正全體取得共識,並真正落實在自己生命中也。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931.jpg

靈明佛乘宗

2019年聖訓

35.藥師琉璃光如來降(2019.8.30.)

偈曰:

定心不受外境牽,定念意根不攀緣;

定意則無妄分別,定性法理必通遍。

聖示:定性

    修行人最首要、亦是唯一能夠入道的方法,必要達到定性。若性不定,終在法相之上鑽研,永遠皆難入真如性海。不入法性難以啟動宇宙之體性智也。

 

    一般修道者往往弄不清楚修道之順序,一味企盼能如古大德那般達到修行所謂的聖位,但不知達到轉凡入聖的第一步必要由定性開始,因為在不定性之狀態下,所追求的境界都是表相,不是由本體清靜覺海所生出之般若智慧,因此所顯現之種種境相都不是道,不是自然之道,不是原始清靜、湛然常寂之法性。佛乘在於世間,確實非一般泛泛根器者能受,因一般凡夫知見仍停留於識心的執著,若仍以我執強烈的根本無明去追求所謂的出世間勝義諦,此是緣木求魚之迷思,因此佛乘入於堂奧之基本精神,必要能真正破除我執法相,而破相之方法即是由定性入手。

 

    性不定之修子常奢望自己能透過修行獲得神通,因此對於邪師所顯化之超能力十分仰慕。殊不知神通僅是法性顯化之ㄧ環而已,若在真理實像未達證悟之時,即將意識執著在顯相之上,那無疑是一種偏頗之觀念,因神通並不能解除生死輪迴的既定模式。唯有真正證入本體實相,了義空性,方可徹底擺脫生死循環的生命局限。

 

    「定」是一種靜默至深層的功夫。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元神自性本來即是湛然常寂的光明狀態,而真空真定亦富含一股無窮的生命力。此股生命能量是創造萬有的根本,本來是循著大道自然的演繹機制而生生不息,不執、不滯、不礙,故實與虛、性與相本即是相互作用,只為了宇宙之運行與運化而存在,但因為靈性之奧妙作用而產生了識心分別,導致有執、有著、有住,形成了大道流轉中一股淤滯的氣場,進而造成陰陽失調,而失調失衡的宇宙氣場必定要受整體宇宙的循環機制作一番調整。這種調整、清理、淘汰、篩選之過程,即是人類所謂的災難,此乃天機。欲消弭災劫,唯有調整全體人道之心識觀念,達到明心見性,才能凡事在身、口、意種種業力之中完全轉化為合乎宇宙自然的群體意識揚昇。

 

    不定性是一項相當可怕、相當危險之事,因為不定性,往往追求外境。低頻率能量者隨感官追求聲色,無知造業,殺戮眾生,貪圖自我滿足,但永無滿足之日。然而可歎的是,知修之人卻陷在另一種執著中。不定性之修子追求神通,追求感應,追求高超境界,追求名聞利養,種種不一而足,只因其不明白:法性真如之富貴乃世間一切無形、有形皆無法比擬。

 

    為何種種不如法之道場尚能吸引眾多眾生來追捧?究其根本,僅在於眾生不明真道,故不能定性、老實內觀本心,而喜好向外攀求,不肯自力精進,不能痛下決心斷除惡習,僅是將成就希望寄託於外在的大師、道場、仙佛、神靈,只圖不斷符合自己的識心期待,實令仙佛感到無奈也。

 

生活修煉一顆心,欲達聖域性必定;

心性浮動落幻覺,止息狂心見本明。

 

    今日與諸聖佛同來咱佛乘道場,將修道入法之要義剖析,望諸賢契等能早早止滅俗慮妄思,將性定下來,如此智慧自然現起也。

 

    莫在幻影中逐妄,即使在幻境中展現如何高超之神通力境,都不能解除輪迴之封印也。明白否?吾特勉勵諸子儘量把握時間,在定靜方面下功夫。在此訊息龐雜之科技時代,修行人應利用科技之便來傳遞真理,交流真理,吸收真理,切莫放任視聽,浪費寶貴光陰去觀視、聞聽一些污染心地的訊息。當下修子較古往幸福太多了,卻不知感恩珍惜。物質充裕,精神亦應相對富足,不可匱乏。

    以往汝等常因人事和諧問題而阻礙發展,未來上蒼將徹底改變作法,不再等待任何一位佛子調整心性。能受用佛乘教化者,自然自己加緊腳步跟上來。天時不待人也,汝等每位都要有破釜沉舟之決心,勇往直前,不受任何因素影響。這樣佛乘才能在汝等手中來弘展。

    實體道場成立後,上蒼法資糧將源源不斷下化,汝等各司其執,必能在身、心、靈,甚至器世間咸得富足也。明白否?不必擔心道財方面,汝等若個個有實力,未來有緣、有大根器之佛子必來助道,但首先必要自己先成就起來,因佛子要追隨的一定是有德、有能、有法之前賢聖哲。
好!若沒其他共研,為師退。

 

(本網址之聖藻乃 上蒼下化歡迎分享,推薦,引用,功德無量)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13.jpg

靈明佛乘宗

28.禪宗六祖惠能禪師降(2019.7.24.)

偈曰

千古修子障迷情,不復元始清靜心;

終生學道欲見性,可悲知障蒙自性。

諸聖佛、諸賢生等午安!(眾學員:恩師午安!)

今日降來,同諸賢契共研,將修行之觀念加以剖析。吾先針對汝等核心種子骨幹,來作一些觀念上的加強。

 

    汝等於佛乘學修已有一段為時頗長的光陰了。基本的教義精神,透過仙佛次次回回傳訊,已有相當根基,再加上當下在場的佛子,於未接觸佛乘教化前,即已有深厚的修行基礎。這些理論根基雖是修子成道、悟道的助緣,但有時在人心分別、執著、妄想未完全轉化之前,亦容易將法理以世俗的意識來傳播所謂的道理。故綜觀世上之修子普遍存在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即是抱持自己過往的學修理論,一心想著度化世人。尤其在與同參道友辯論之時,往往心中存在一種期待值,隱隱涵藏一種與人爭辯的微細思想。如此不但甚難透過交流參研達到彼此的心性成長,反而形成內心分判、固執的強化。此乃吾觀察時下修行人常有的毛病。

 

    人之心識是十分縝密的系統。一個人所發表的言論,反映其內心的思想觀念,而唯有其本人能了知其所言的每句話語的真實意涵。旁人在聽聞其論述時,是以自己內心的認定去解讀,因此經常產生誤解,造成道理越辯越不清楚。彼此心中各有想法,難成共識。此乃世人不明「心」之緣故也。

 

    修身進道,以禪門之主旨,世人盡知:以明「心」見性為體悟聖道之入門。可惜一般修子連自淨其意的基礎都沒有;終日爭個孰是孰非,即佔了整體意識系統的運作了。試問哪來的泯心、泯境之境界與功夫?此恰好與稍後譚生欲問之問題相關。所謂真正入門、明心見性,必建立在通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巧妙串連。

 

    一般修子以為由過去所學的知識即可領會到祖師禪意,其實自己內心是否仍處於高低、上下不平之狀態,唯有自知,絲毫皆瞞不了旁人也。若謂在自己尚未覺悟時,是否有資格宣揚佛乘正法?此問題其實不是一個難理解的問題。

 

    一位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之人,所宣揚之義理,亦要觀當下所受者之根器條件。再說一位覺醒者心中早已通透僧俗聖凡,唯由一念心轉。以時空而論,凡人以為久遠,聖者早已超越時空,因而自然隨機示教而已。只有未見性之人才會汲汲營營,妄執需趕快渡眾生,而不明正是此迷思使得自己永墜凡夫二元對待之眾生位。自性不度,妄度他人,豈不顛倒!

    若真正珍惜此一由  天父下化的佛乘宗脈,必要老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一切垢穢意識,來加以清理。怎還有暇去評判旁人之過非而攪污心田?雖言如此團體成局,每位皆是成敗關鍵,豈可袖手旁觀?但彼此提攜的心態則是淨意澄心、增長智慧的根本也。

 

世人知修最珍貴,明覺本心方無為;

見至自性是清靜,能生萬法建功勳。

 

若論修子覺悟之層次,確有諸多次第,但絕對是建立在清靜心之上也。明否?

修道進程首要善導六根,起現妙智,再加以累加功行。不論外界程度如何,但問自心清明與否。

 

    (譚教務長叩稟:當年五祖為衣缽傳承囑咐弟子各作一偈,以示各自心性見地深淺。在神秀大師提出「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後,您聽到同門修子唱誦,即請代寫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您是於此時開悟的?或是在五祖圍起袈裟,解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才真正開悟呢?

 

    弟子有此一問,是因認知:修行藉空有之無常,悟到空性之永恆,但空有本是一體之兩面。悟到空性後,只能算是悟到半途,還要能發揮空生妙有之作用,才是不執空有之道之真實狀況。也就是說,當心雖達空無之性,而有了無所住之心能用,也即是以無相之心行有相之事,然後事過而不留於心。此即三輪體空,利他而不居功,也即是由有至空,再返回有。好比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回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三種境界。同樣的山水,但心的境界已不同了,已證到空有一如。如此才算是開悟成佛?)

 

    (六祖答)當時神秀大師之偈可表明其能以趨往清靜心的方向來作為修行的主軸,但此見解確實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因未見本性實相。而當時吾之偈頌乃因應其偈所作,能得祖師肯定,但亦免不了擔心世人加害。若言當時是否已見性,僅能說已入門窺見本來面目。至五祖為吾宣說金剛經時,便已了悟自性至空寂而能生萬法。此又是另一種境界,能悟入性空生妙有之境也。

 

    其實論述分析明心見性的細節,本即是違背禪意。此本應由賢生自覺自證,本宗屬頓教解脫法,非關文字,以心傳心,故給太多明示,恐反而障汝證悟也。吾方才聞汝所言,有些用詞遣字容易造成學人誤解。

 

    (譚:也即是由有至空,再由空返回有?)此用詞不甚恰當。因既已至空性,再應世事亦住於空性之般若,若言返回有,難免使人誤解。入於空境即能破幻,一切運手動足不離自性,任運自然,心無掛礙。返回有,就如汝所謂「見山不是山…」等。此為古祖師自證之論述,若不在此境界、心境之修子,僅是依文解意,不會其意,難免流入空論,與自心解脫毫無交涉也。

 

    吾在前段所示,乃是針對所有佛乘修子之提醒:勤研真理之餘,莫忘先自正其意,掃除心地的種種妄執。離執是顯真的開始。吾觀汝等至今日人事方面,仍是紛紛擾擾,又每位修子之起心動念上蒼明鑑,故不免令人憂心。若心態不轉,真理正教淪於空談,又如何導迷入悟呢?

 

    勸汝等先調伏己心,外在的人、事、物境都是考驗智慧的津糧,不該埋怨,唯當正視,理性處理,事後完全放下,入於清淨才是。

 

    又「人成」僅是人道倫理的實現,所謂「人成佛成」,此喻尚不夠究竟。但佛成必須人成,是為基礎。人因無法探究到佛境的奧妙,不是以人之角度來揣測,故修子發表言論,還是需要相當謹慎注意。

 

    (陳o發師兄請示靜坐的要領如何。)靜坐的目的為何?賢生汝之認知如何?收攝六根,體悟心性本源,此乃澄靜雜思妄想所體現,一般欲透過靜坐達至攝心,然靜坐重於「靜」字,而非拘於坐之形式,因此行、住、坐、臥皆能入靜,方是真靜。而以坐之式,主重是要令身心暫時得到平靜止息,在止息至一定程度,若心真能靜得下來,則內在的先天真炁自然由靜定中來運行。故以坐來養炁,亦是一般煉氣士的方法,但心若不定,意念紛飛,反而容易入魔幻之境,不得不慎。

 

    (陳:如何方能定慧等持?)一般皆言由定生慧,然而定慧乃是同時。慧亦可生定。若愚癡、妄想紛飛,如何得定?故定慧不離,定慧等持,才是更貼切的說法。

    (陳:請問六祖大師,您在獵人堆中十五年,是否為悟後起修之保任修持?)所言極是!又時機因緣尚需諸多面向配合,因此每一件發生之事務,並非偶然。一切安排的恰到好處,當然以自己本身由悟後起修及保任功夫,都是累積本身的各項資糧,因弘法亦要由清靜聖位入世宣化,因此各項因緣條件之配合,是不可或缺之一環也。

 

    (陳:皆謂彌勒佛下生須等五十六億年後,此時空因緣何解?)以人之意識認知,是永遠無法得到正確的解答。唯有證入佛境,即早已沒有此時空之錯覺分別。當下即是。證道成佛早已超越此時空之幻覺。慢慢悟也!

 

    (陳:您證入之境界為佛,或等覺、妙覺菩薩之果位?)所謂頓悟必有前因使然。至於汝所言,中土能稱為「經」典,眾與吾所證得之果位如何?此吾若言已臻無上佛果,與汝等解脫生死有關係否?吾方才所言《壇經》,世人一再傳頌,吾倒是要提醒世人:人人心中有一部無上真經,莫向外求。吾所流傳之經,亦屬自性流出。汝等若能開顯自心無上真經,亦同吾無異。明否?只要斷離凡心意識之作用,起現真如自在之功能,咱等自性同等尊貴矣!明否?

 

世人皆有自性經,可惜累劫習染心;

顛倒執著因無明,勇斷輪轉出迷情。

 

    (譚:方才恩師所言「在止息至一定程度,若心真能靜下來,則內在的先天真炁自然由定中來運行,故以坐來養炁。」此應是本宗脈「契印真如、時時帶功壯大法身」之基礎。然執行長強調「直接契印真如,啟動先天真炁」。請問恩師。兩種有何差異?)然!若一再強調「啟動」一詞,初學導引可用無妨,但若時時皆刻意強加導引、暗示,恐會形成反效果,因未入門者未入堂奧,僅會著重於氣感,反而障礙真炁的自然運行。所謂真炁源自於道,故本質屬清靜無為,自然寂滅。初入門解析原理可以,若始終強調,不分程度,則不宜也。

 

    吾今日透露一個秘密:「坐」之姿是幫助身軀先處於靜止運動的狀態,然最重要接下來則是要調伏其心。其實言調伏,又落入刻意造作,亦不符合自然。但由身靜入心靜,尤其凡夫一向動,由動入靜,亦不免需要方法。故配合靜坐最佳的心境,是平常心、直心、無所求心、止息妄想心,才能入定。入定體內真炁不喚自醒。若強言啟動,有違自然,終不可得矣!

 

    修行人若觸及空性之後,常因解空深淺而不能由空性融貫妙有,故對此不便太過於各執己見。若過於期待人來認同,反而使自己深悟的速度更慢,因把焦點落在外在的分判、辨別,反而使得心難平靜,大圓鏡智反被識心幻相所蔽也。

 

    好!若無他事,今日至此。吾回天。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13.jpg

靈明佛乘宗

28.禪宗六祖惠能禪師降(2019.7.24.)

偈曰

千古修子障迷情,不復元始清靜心;

終生學道欲見性,可悲知障蒙自性。

諸聖佛、諸賢生等午安!(眾學員:恩師午安!)

今日降來,同諸賢契共研,將修行之觀念加以剖析。吾先針對汝等核心種子骨幹,來作一些觀念上的加強。

 

    汝等於佛乘學修已有一段為時頗長的光陰了。基本的教義精神,透過仙佛次次回回傳訊,已有相當根基,再加上當下在場的佛子,於未接觸佛乘教化前,即已有深厚的修行基礎。這些理論根基雖是修子成道、悟道的助緣,但有時在人心分別、執著、妄想未完全轉化之前,亦容易將法理以世俗的意識來傳播所謂的道理。故綜觀世上之修子普遍存在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即是抱持自己過往的學修理論,一心想著度化世人。尤其在與同參道友辯論之時,往往心中存在一種期待值,隱隱涵藏一種與人爭辯的微細思想。如此不但甚難透過交流參研達到彼此的心性成長,反而形成內心分判、固執的強化。此乃吾觀察時下修行人常有的毛病。

 

    人之心識是十分縝密的系統。一個人所發表的言論,反映其內心的思想觀念,而唯有其本人能了知其所言的每句話語的真實意涵。旁人在聽聞其論述時,是以自己內心的認定去解讀,因此經常產生誤解,造成道理越辯越不清楚。彼此心中各有想法,難成共識。此乃世人不明「心」之緣故也。

 

    修身進道,以禪門之主旨,世人盡知:以明「心」見性為體悟聖道之入門。可惜一般修子連自淨其意的基礎都沒有;終日爭個孰是孰非,即佔了整體意識系統的運作了。試問哪來的泯心、泯境之境界與功夫?此恰好與稍後譚生欲問之問題相關。所謂真正入門、明心見性,必建立在通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巧妙串連。

 

    一般修子以為由過去所學的知識即可領會到祖師禪意,其實自己內心是否仍處於高低、上下不平之狀態,唯有自知,絲毫皆瞞不了旁人也。若謂在自己尚未覺悟時,是否有資格宣揚佛乘正法?此問題其實不是一個難理解的問題。

 

    一位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之人,所宣揚之義理,亦要觀當下所受者之根器條件。再說一位覺醒者心中早已通透僧俗聖凡,唯由一念心轉。以時空而論,凡人以為久遠,聖者早已超越時空,因而自然隨機示教而已。只有未見性之人才會汲汲營營,妄執需趕快渡眾生,而不明正是此迷思使得自己永墜凡夫二元對待之眾生位。自性不度,妄度他人,豈不顛倒!

    若真正珍惜此一由  天父下化的佛乘宗脈,必要老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一切垢穢意識,來加以清理。怎還有暇去評判旁人之過非而攪污心田?雖言如此團體成局,每位皆是成敗關鍵,豈可袖手旁觀?但彼此提攜的心態則是淨意澄心、增長智慧的根本也。

 

世人知修最珍貴,明覺本心方無為;

見至自性是清靜,能生萬法建功勳。

 

若論修子覺悟之層次,確有諸多次第,但絕對是建立在清靜心之上也。明否?

修道進程首要善導六根,起現妙智,再加以累加功行。不論外界程度如何,但問自心清明與否。

 

    (譚教務長叩稟:當年五祖為衣缽傳承囑咐弟子各作一偈,以示各自心性見地深淺。在神秀大師提出「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後,您聽到同門修子唱誦,即請代寫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您是於此時開悟的?或是在五祖圍起袈裟,解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才真正開悟呢?

 

    弟子有此一問,是因認知:修行藉空有之無常,悟到空性之永恆,但空有本是一體之兩面。悟到空性後,只能算是悟到半途,還要能發揮空生妙有之作用,才是不執空有之道之真實狀況。也就是說,當心雖達空無之性,而有了無所住之心能用,也即是以無相之心行有相之事,然後事過而不留於心。此即三輪體空,利他而不居功,也即是由有至空,再返回有。好比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回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三種境界。同樣的山水,但心的境界已不同了,已證到空有一如。如此才算是開悟成佛?)

 

    (六祖答)當時神秀大師之偈可表明其能以趨往清靜心的方向來作為修行的主軸,但此見解確實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因未見本性實相。而當時吾之偈頌乃因應其偈所作,能得祖師肯定,但亦免不了擔心世人加害。若言當時是否已見性,僅能說已入門窺見本來面目。至五祖為吾宣說金剛經時,便已了悟自性至空寂而能生萬法。此又是另一種境界,能悟入性空生妙有之境也。

 

    其實論述分析明心見性的細節,本即是違背禪意。此本應由賢生自覺自證,本宗屬頓教解脫法,非關文字,以心傳心,故給太多明示,恐反而障汝證悟也。吾方才聞汝所言,有些用詞遣字容易造成學人誤解。

 

    (譚:也即是由有至空,再由空返回有?)此用詞不甚恰當。因既已至空性,再應世事亦住於空性之般若,若言返回有,難免使人誤解。入於空境即能破幻,一切運手動足不離自性,任運自然,心無掛礙。返回有,就如汝所謂「見山不是山…」等。此為古祖師自證之論述,若不在此境界、心境之修子,僅是依文解意,不會其意,難免流入空論,與自心解脫毫無交涉也。

 

    吾在前段所示,乃是針對所有佛乘修子之提醒:勤研真理之餘,莫忘先自正其意,掃除心地的種種妄執。離執是顯真的開始。吾觀汝等至今日人事方面,仍是紛紛擾擾,又每位修子之起心動念上蒼明鑑,故不免令人憂心。若心態不轉,真理正教淪於空談,又如何導迷入悟呢?

 

    勸汝等先調伏己心,外在的人、事、物境都是考驗智慧的津糧,不該埋怨,唯當正視,理性處理,事後完全放下,入於清淨才是。

 

    又「人成」僅是人道倫理的實現,所謂「人成佛成」,此喻尚不夠究竟。但佛成必須人成,是為基礎。人因無法探究到佛境的奧妙,不是以人之角度來揣測,故修子發表言論,還是需要相當謹慎注意。

 

    (陳o發師兄請示靜坐的要領如何。)靜坐的目的為何?賢生汝之認知如何?收攝六根,體悟心性本源,此乃澄靜雜思妄想所體現,一般欲透過靜坐達至攝心,然靜坐重於「靜」字,而非拘於坐之形式,因此行、住、坐、臥皆能入靜,方是真靜。而以坐之式,主重是要令身心暫時得到平靜止息,在止息至一定程度,若心真能靜得下來,則內在的先天真炁自然由靜定中來運行。故以坐來養炁,亦是一般煉氣士的方法,但心若不定,意念紛飛,反而容易入魔幻之境,不得不慎。

 

    (陳:如何方能定慧等持?)一般皆言由定生慧,然而定慧乃是同時。慧亦可生定。若愚癡、妄想紛飛,如何得定?故定慧不離,定慧等持,才是更貼切的說法。

    (陳:請問六祖大師,您在獵人堆中十五年,是否為悟後起修之保任修持?)所言極是!又時機因緣尚需諸多面向配合,因此每一件發生之事務,並非偶然。一切安排的恰到好處,當然以自己本身由悟後起修及保任功夫,都是累積本身的各項資糧,因弘法亦要由清靜聖位入世宣化,因此各項因緣條件之配合,是不可或缺之一環也。

 

    (陳:皆謂彌勒佛下生須等五十六億年後,此時空因緣何解?)以人之意識認知,是永遠無法得到正確的解答。唯有證入佛境,即早已沒有此時空之錯覺分別。當下即是。證道成佛早已超越此時空之幻覺。慢慢悟也!

 

    (陳:您證入之境界為佛,或等覺、妙覺菩薩之果位?)所謂頓悟必有前因使然。至於汝所言,中土能稱為「經」典,眾與吾所證得之果位如何?此吾若言已臻無上佛果,與汝等解脫生死有關係否?吾方才所言《壇經》,世人一再傳頌,吾倒是要提醒世人:人人心中有一部無上真經,莫向外求。吾所流傳之經,亦屬自性流出。汝等若能開顯自心無上真經,亦同吾無異。明否?只要斷離凡心意識之作用,起現真如自在之功能,咱等自性同等尊貴矣!明否?

 

世人皆有自性經,可惜累劫習染心;

顛倒執著因無明,勇斷輪轉出迷情。

 

    (譚:方才恩師所言「在止息至一定程度,若心真能靜下來,則內在的先天真炁自然由定中來運行,故以坐來養炁。」此應是本宗脈「契印真如、時時帶功壯大法身」之基礎。然執行長強調「直接契印真如,啟動先天真炁」。請問恩師。兩種有何差異?)然!若一再強調「啟動」一詞,初學導引可用無妨,但若時時皆刻意強加導引、暗示,恐會形成反效果,因未入門者未入堂奧,僅會著重於氣感,反而障礙真炁的自然運行。所謂真炁源自於道,故本質屬清靜無為,自然寂滅。初入門解析原理可以,若始終強調,不分程度,則不宜也。

 

    吾今日透露一個秘密:「坐」之姿是幫助身軀先處於靜止運動的狀態,然最重要接下來則是要調伏其心。其實言調伏,又落入刻意造作,亦不符合自然。但由身靜入心靜,尤其凡夫一向動,由動入靜,亦不免需要方法。故配合靜坐最佳的心境,是平常心、直心、無所求心、止息妄想心,才能入定。入定體內真炁不喚自醒。若強言啟動,有違自然,終不可得矣!

 

    修行人若觸及空性之後,常因解空深淺而不能由空性融貫妙有,故對此不便太過於各執己見。若過於期待人來認同,反而使自己深悟的速度更慢,因把焦點落在外在的分判、辨別,反而使得心難平靜,大圓鏡智反被識心幻相所蔽也。

 

    好!若無他事,今日至此。吾回天。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3c9c5f4e8375.jpg

靈明佛乘宗

26.燃燈古佛降(2019.6.29.)

   名相教義唯心參,遠離妄想覺性觀;

   破除分別入心禪,粉碎虛空返天然。

聖示:佛乘教義釋疑

今日吾降來,汝等可提出心中對於修行之疑惑也。

(譚教務長:請問恩師,釋尊當年在菩提樹下是看到流星而開悟呢?或是因開悟而看到靈光乍現?)

燃燈古佛示:

    教務長所言關於釋迦牟尼佛之開悟當時是何般狀態,若言睹明星與開悟前後之關連性,其實以時間線性思維模式來探究,則難以符合當時之狀況,因釋尊當時已入於相當之定靜境中,早已跳脫人道娑婆之時空限制,故若言先後順序即不貼切,因其已入於時空一如之境。汝方才所言之狀態亦是其體證中一小花絮。其實瞬間即證永恆、難以言喻之燦爛、莊嚴、殊勝之聖境,故甚難以短短篇幅可盡述道明也。

(譚:悟道會有些現象,不以現象為悟道?)

燃燈古佛示:

    不是因為夜睹明星而悟道,那僅是一個因緣成熟俱足之時間點。當然其中亦有深藏含義,如同汝方才所提及,亦是汝去體會揣摩,相信對於汝未來之證道亦有一定之幫助。

(譚:悟道之「虛室生白」是否為類似現象?)

燃燈古佛示:

    可以能量來解釋,因心定靜至寂滅時,反而先天元始之祖炁不但是恢復,而且是增強,如汝所言,至飽和,甚至會有爆點,產生無量光芒。但這是汝已有所領悟的通澈。若對一般沒有概念之人言及,反而會讓這些解釋造成慕法者障礙自己體悟的落實,尤其現代修行人多圖現成,不喜一步一腳印,有時拾人牙慧以為在修行就不妙了。又汝若提出此見解,沒有體證者聽不懂。稍有自我思考能力者,又不一定能認同體會,故每個人對修行,尤其是悟證的功夫,真的很難說清楚。

(譚:…)

燃燈古佛示:

    可如此關連,因佛與道原本皆在闡明宇宙間之真諦,而箇中之微細差異由個人領悟。若真能臻至此境,其實心已入於相當之定境,早已超越不同次維,視野已穿越凡眼世根之障礙了,根本不用擔心會著相執持。

(譚:報身、化身、法身可解釋為我們的身、心、靈,是否如法?三身成就也就是身、心、靈合一,必須透過性命雙修而圓滿?)

燃燈古佛示:

    汝以此角度切入分析三身與身、心、靈之關係,當然恰當,因雖有些宗教對三身以及心、身、靈有不同之詮釋,但汝以人身為主體來解析,亦不失本來,本來即小周天可擴及大周天。先把自己身、心、靈之關連搞清楚,再進一步去聯想人與大自然間的微妙道理。面對現代人,先把複雜的道理簡明化,而現代許多宗教都習慣把道理更複雜化,讓新一代年輕人聞之卻步。雖然三身尚有其他面向的表現,但汝以每個人自身為角度切入,比較好體會。

(譚教務長以比較佛乘命功與傳統丹道功法異同之論述叩問)

燃燈古佛示:

    汝以頓漸來分析咱宗脈之功法與過往道家之功法,汝用了很多時間與功夫。相信汝亦有一定之體證,否則無法由表現來作如此精微之分析。沒錯!一種是由基礎奠基、漸修而成,一種是直入本源,以頓證直入,但直入法必要配合真理,尤其是煉此(佛乘)功法者必要俱備相當之德性,否則容易走火入魔。直入即是直接契入清靜本體之性海,由上往下修。若沒有一點底子、根器,容易心生高耀,反而離道更遠,更遑論煉虛合道?但由所謂第九意識之清淨如來藏契入者,若根器夠利,確實是可事半功倍,因直入本心性海後,要斷除後天習染,猶如慧日普照,可破除千古幽暗也。

    汝方才所唸之分析論述,可視機緣與有心修持性命者共研也。了解道家功法亦可為漸修學子建立一道入門之捷徑,但對本身覺性根器較利者,則可引用頓入法。

  

    今日靈筆所接收咱如意光明燈之詩偈,內含深遠禪機,(禳災解厄臻吉祥、錫福培功沐恩光、多寶藏庫妙開顯如意滿願性德彰)不知在座有幾人悟到。多寶藏庫妙開顯,汝等以為是外來的天庫?汝等每一尊都有豐盛的多寶珍藏,只是不知要開顯而已。又此寶難道僅是財帛?智慧可創造無限之財帛。

 

(副堂主義雄,論有餘與無餘叩問?)

燃燈古佛示:

吾以另一個角度切入,否則坊間已有太多解釋了。若再給一個有別於以往的開示,又是造成對錯的辯論。吾將有餘與無餘以有餘習與無餘習來剖析。阿羅漢之所以尚未臻至正等正覺,即尚有餘習未斷。佛則是清靜、圓滿。如此之角度,汝理解否?所謂有餘習,則法執未斷,不明究竟實相。佛無餘習故湛然澄明,早已斷除我執、法執,故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江師兄叩問:共修時可否替同修灌氣?)

燃燈古佛示:

灌氣可不可以,是嗎?之前仙佛有交待。其實汝要視狀況,如果是共修,尤其是只有汝熟悉的這些人,因汝了解其等之修為、德性都不錯,亦沒有什麼不良陰氣干擾。汝出手又在仙佛及佛堂的護佑下,沒什麼大問題,但在汝尚沒有能力感應、分判前來之陌生修子的氣場良劣,仙佛基於保護汝報身不受損傷,才會叮嚀不要看到人就拼命幫人加持。

 

若無他事,為師退。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190.jpg

靈明佛乘宗聖訓

8.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降(2019.2.13.星期三)

    本師智慧自性出,釋迦如來天人師;

    牟尼寶珠人人有,佛轉法輪彰真如。

    吾今日降來為靈明佛乘己亥新春開筆,回應譚教務長及黃副堂主相關之提問。

    譚生問曰:佛家所言轉法輪,是否即是道家所謂小周天?

 

    此不可完全等同,但卻有相當的關聯性。轉大法輪者必是已能與大宇宙之能量及訊息場串聯融貫,故其有廣大無邊的威德、自在功德力,能隨機示現種種神通變化,以攝受有情,導歸光明大道。小周天之暢通運轉是先決條件,必須將後天意識心氣紊亂混雜的三維粗糙能量之振動頻率調伏,使凡人之分別起伏心的固有僵化意識轉變。然而定與慧是並存,止能得定,觀則能生慧。周天運行,法輪自轉。小周天運行以精、氣、神層層煉就,合契於自然大道。離情去慾,功候日漸乃至心行寂滅,方能從小單元周天脈輪融入大周天之宇宙道體。轉大法輪可將本有宇宙之能量場化現為度眾利他之福德資糧,將訊息場化為弘法宣道資糧。

 

又問:心行寂滅轉法輪,要能心行寂滅即是放下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轉法輪?

    人皆脫離不了心行,活人則不可能放下起心動念。心並非不可行,而是行之即滅,不入行蘊,則不藏識、受薰、持種。此同黃生所問何謂「捨識用根」可一併解析。捨識用根一詞亦是修行者為各自體悟所下之註解,而文字語言往往因時空、國度、語言障礙,加上各自解讀、理解之差異,時常使得後代人受文字障,或依文解意,難契本旨。尤以時下正值末法,資訊傳播普及,眾說紛紜,眾多修子一頭墜入似是而非之經教論說之五里霧中,尚以為是深入經藏,非但無法智慧如海,反而飽受知見障礙。


捨識用根:識為根塵相觸之了別功能,捨了識之了別作用,如何轉煩惱成菩提,又如何轉識成智?

    若硬要詮釋捨識用根,則是以靈性真如之清明狀態,將佛家所言之淨色根(勝義根)之靈性作用,配合扶塵六根來善加調御,以圓滿周全萬法因緣,而主要在能轉妄識成佛之智智。識之功能僅作用在覺照而起現妙智之條件下來善用六根,而不因著色相致惑亂本心,不受境牽輪轉生死,不起妄想使行蘊相續,意不顛倒、分別而含藏入識。

      投生人道著境相,理出頭緒出迷障;

      見性鑑真知玄妙,層次分佈心導向。

      生滅妄心當立斷,心行寂滅法輪轉;

      捨離執著識心纏,善用六根契本然。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876.jpg

靈明佛乘宗聖訓

6.太上道祖道德天尊降(2019.1.29.星期二)

 寰宇天地大週天,天生地養人居間;
 得道修悟性與命,理炁昇華煉成仙。

    虛空法界浩瀚精微,人之性命秉天地理氣以成象,清濁自有定位。整體宇宙中之生命型態皆依其頻率、能量、層次之不同,精確分佈,有條有理不失其序。此乃大道之玄妙性德潤澤萬物蒼生,循其軌則運行不息。

    人道世界處在此時空維度有所質礙之器物環境,心靈頻率受制於粗糙的稠密能量場域,因人心相應此陰陽對立之思考模式,在陰陽生滅消長的運作系統中,人心之變化莫測,時而善,時而惡,而隨因緣果報受生,輪轉生死苦海,患得患失,心不自在,皆是心、身、靈、氣不能合一,心未定,氣不平,神智趨於昏昧。


問:氣脈之修煉與明心見性證道兩者間之關連性?

   此確實有絕對之關係,因修性理可臻聖德,而煉命功可達皈真還元,融合於高頻率震動之光明本體。任督兩脈之修煉法乃是依人體五行週天分佈之原理,將落入後天之濁精、俗氣、識神透過寂靜心念、止觀之法,調伏歸返天真靈炁。故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不妄動妄洩,能降伏身之慾求,更有助於得定生慧。中脈之竅輪亦是層層上昇、關關突破晉升,將外放之散亂元氣歸入中樞。然精、氣、神之修煉過程,常出現各種魔考。懈怠心難以煉就,躁進心容易走火,驕慢心必會入魔,不可不慎!

    成道必須煉就三花聚頂,五炁朝元,此乃成就高層次仙真之必備條件,否則甚難連結高維次能量場之共振,將仙佛之功德擷取運用,承佛之威神,將千百億化身之功德力利益有情。

    人都以本位立場來觀修真煉氣之事,只想著如何以心念導引將任督兩脈及中脈來運行沖開,以為如此便能成就諸佛之無漏神通與功德利益。殊不知氣脈修煉之法都是藉氣定神,導神入道,歸於自然。一絲毫希求境界,貪圖所得之妄心,皆不合於道。

    氣脈通方能融會於大週天之靈炁,然若心仍處於陰陽對立性時,煉氣若不解如來本心,大道之真意,則無法在歸空後融入虛空法身、大宇宙本體,因性德不彰,光明佛性難顯,不合於道,充其量僅是將強大之能量場轉化成一種健壯體魄之生命形式。

成佛必備大功德,精純能量兼性德;
修真性命必雙修,相輔相成速成就。

吾退。由南海古佛針對虛空妙傳心法開示。


 南海古佛聖示:

    執行長秉先天本願,故此生得以開啟虛空妙傳心法,但此上乘功法必視眾生之根基與條件傳授。眾生心性不一,不宜普及性傳授,尤其學員在煉氣方面,各個程度不一,未必短時間可煉就執行長心目中所希望之效果。未來若各項聖務及課程開辦之時,必要針對新學員開闢階段性之課程,較能達到學員程度、水平相近之效果,也更利於教授。執行長目前所授之課程,有些學員或許連基礎築基尚未穩固,若直接煉天元功法,恐產生真炁與濁氣不明之氣感:有感覺卻不一定是精純之先天炁。

    又替學員灌氣,執行長已受上蒼認證,仙佛為執行長之後盾,但其他人本身之功力與修為則未必能串連諸佛之能量場,故加持灌氣雖仙佛承諾源源不竭下化,但品質經過不同載體轉化,接收完不完全,有沒有受到污染與削弱,都有差別。

    此即說明:為何同樣是接收諸佛能量,有者因透過人之轉化,則會夾雜不良之氣味,如葷腥、煙垢等。此尚可被受加持者察覺,而若是發功者本身有冤親、外陰等陰氣干擾,或有感冒病毒等問題時,受加持者有時甚難察覺而避免,以致被動地照單全收。因此今日既然提及功法之問題,藉此機緣明示:

    發功幫人灌氣者必要受到仙佛認可,在本身身體、精神狀況不佳時亦不宜。真言密咒亦然。執行長目前是唯一受仙佛認可者,之前仙佛沒有嚴格禁止其他人為之,因為人員不多,仙佛沒有即時阻止,但未來外界來者層次、因緣不等,又氣場互相干擾,必會形成諸多困擾。

    韓生初期可以灌氣之方式導引諸佛能量加持,協助學員疏通氣脈,但無須長期作此動作。可對現場來修煉者傳授方法,並勉勵其等自力精進,否則未來人員眾多,韓生將會分身乏術。又真言密咒若有初來參與者,亦不宜集合持咒,免得相互干擾,應令諸生靜默守玄,由執行長單獨持咒淨化氣場即可。

    至於「菩薩與流浪漢」影視之啟示(註:因流浪漢未遵守靜默不語之告誡而改變冥冥中原本錯綜但完美之因果結局),則觀修子以何種境界來看待。世間因緣錯綜,好壞結果在人之眼光,都以人之得失立場來論斷。殊不知前因已種,觸緣而發,事務之當事人與旁觀者,有時皆是前因後業之綜合因緣體,應不應介入,皆觀一念真心與否。此心若不悖於理,後果之順逆則隨順其自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此富貴更非世人所認定之富貴;真富即歸復本有之富足、尊貴,乃成佛而作祖。

世人凡眼道是非,皆在相上起分別;
追悔過往心糾結,只因不覺我是誰。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17.jpg
2019年聖示第69
聖示:入道門徑降伏其心
南無多寶如來降(2019.12.27.)

偈曰:
    識心妄意構幻境,返照本心除無明;
    收斂根塵向內觀,降伏其心達靈明。 

    修子在於五濁、六道、三塗、四生中輪轉不息,皆因意識型態創建個體之生命形式,又因深陷其中,更難認清虛妄之境。雖於生存趣向當中不斷體驗無常生滅之遷流,但終亦無法參破分段生死之境相。因意識之固定循環模式而不能以慧眼、法眼來觀照實相,以為三維二元之對應世界即是唯一可安處之所在。殊不知,無常故苦,空性本無我之永恆存續,欲在苦、空、無常之幻化世界取得永久之安樂,終是不可得也。

    生於此世景當中,亦不可能茫茫無所作為,僅是當明如何在於有所作為之行動展現,須常保存一顆不染塵埃之圓覺妙心。欲「常在真心」,必要明鑑心之功能可使靈性蒙塵,亦可使蒙塵之靈性復明。上昇、下墜皆由此一心之作用。又當下清真之自然應化而已,不遺殘緣影事,更沒有好惡取捨之妄心分別,方可出入自在,遊歷逍遙,隨緣了前業。開顯智慧心光,即可洞鑑內外心相,纖毫無掛,必能契入光明。 

    真知灼見心必清,不隨外緣擾安寧;

    飽滿稻穗常低頭,真修道人圓成性。 

    入於清淨的本源,早已超越內心對待之慣性起用,即是不斷擴張心量,擴充能量體之電瓶,對於演繹末端之種種顯化,早因了透宇宙原始之初,本即沒有一物可得,更無任何心中影相可執持,正因沒有得失取捨之貪求與失落,故「心」常在定中。

    肩負天命者難道不用起心造作?此之玄妙處即是在於如何運用一顆「心」,真正不受境轉物牽之人方有格稱之為得道之人。能在陰陽善用陰陽,而不會偏離一邊,才是真正悟道之士也。 

    道之運化臻自然,成聖之人般涅槃;

    悟空覺無不斷滅,融通勝義掌法盤。

    世景幻象多層次,皈真抱元則安禪;

    自覺朗朗無須炫,歿度之後見真章。 

    末法邪說紛紜,邪者因心不自正。叔世魔惑層出,魔者因內魔而引。修行貴在實證,研理首重落實日用之中。平時所學,功夫是否得力,皆赤裸裸地如實展現,故修行火候非自誇自吹即能得到確立,惟以內證親悟方是正道也。

    莫道習氣不傷大雅,若立志一世成就者,絕不容姑息自己生起絲毫妄念邪思,否則自誑無益,解脫無門。

    腳步欲邁出之時,更當警戒,好好謹守一份初心,紮紮實實護念自己那顆容易妄動的「心」呀!好!今日至此,為師退。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4.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降(2019.10.5.星期六)

詩曰:

 成道之道斷我執,超凡入聖去迷癡;

 真修實煉入世修,內外明靜顯真智。

 聖示:佛乘真修

    佛之教化以一切品類皆可一視平等來利益,主理佛乘心門法鑰必要有匹配之心胸格局,否則徒有虛名,無非自欺欺人,故真正「入門」乃是切實全身心投入,方可深入堂奧。既以實修親證為本宗之主體精要,則絲毫不容有凡心之理由與藉口,當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而非檢視、修理、教訓別人,但此當中之分寸掌握則關乎自己之心態。若是出自於公,又可視時機來勇於提出諫言,亦是一種去我執之表現。

    人道眾生最麻煩之處,即是慣性以二分法來論斷是非,因此甚難在於大是大非中展現大無畏之精神。當然直言勸諫亦有相當之智慧拿捏,又在於彼此之間的心態轉折,在在處處都是實修親悟的功夫。

    人之所以被譽為靈長,乃是在於人道世界最有利於生命層次的提升,亦是靈性、心性上升或下墜的分界點,所以人身難得,貴在知修,修行門中又貴於自證。所有表相上的宗教活動,若未能觸發心靈之覺醒,都屬方便之法,亦僅是一時權宜而已。佛乘必以直入本心為宗旨,能任考不倒者才能謂之「真信」、「真皈依」,否則自誑無益。

    該是反照內觀之時刻了,一位證道者無須誇誇其談,只要是有十足證量者,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在說法,都在攝受有緣眾生。汝等目前急需的不是外在的資源,而是內在的資糧。有如同諸佛菩薩之無量威德,還愁沒有各方法界之護持?

    雖佛乘曾言須破相才能入法性、啟空慧,但此境界絕非凡心所臆測認知那般,更不是在相上作文章,乃是於心性上去悟入,唯有真入,才可能自然顯發展現。一佛乘乃不落二邊,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內性心量須真破法相之執礙,外界境界才會隨之清靜,此乃體用空有之通貫。

    好!汝等可有事同吾共研?

(學員問:請恩師開示同性戀者的共同問題。)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此乃現象界陰陽兩儀後續生衍之世道必然會顯現之矛盾。此涉及封建道德,即所謂「衛道人士」與另一角度、立場因緣的認知衝突。只要是人,只要是處於二元性之世界,此例只是其中之ㄧ而已。

    人只要思維不能超越維次,麻煩事尚多著。吾如何去論定對錯?只能說以不同境界、維度,用超然的立場去理解所有的存在有其因、有其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在不同心境,以一種標準,如何才是正確答案?二元境中沒有完美、絕對正確之答案。出離二元根本沒有此方面的困擾。不想困擾,及早跳出,但不是鄙視、捨棄「心困其境」之眾生,只能理解,進而導引靈性來昇華。

    人皆有情慾,不論性別,只要困陷於情慾當中,以佛菩薩之角度,不論兩性、同性,都一樣可憐,受情慾所制。只是汝等以多數之優勢,加上傳統的道德標準來檢視是非對錯,在超凡入聖之聖者而言,都是輪迴受制之眾生。

(學員叩問:為何有佛性真如,又有魔性真如?)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一切假名而立之名相言說,無非在於表法,而人最麻煩的是甚少有人去悟文字語言背後的含義,卻有不少人卡在名相上的爭議。佛性是原始因質,即是本體的功能徹底發揮真如可謂清淨如來藏的原始本質。佛與魔僅在於一心之功用,以不同作用力去展露。人一聽到魔,不是恐懼即是心生厭惡,但諸佛在成道過程中,有時魔卻是最有力之催生劑,尤其外魔多由心魔引生。心之根本功用源自於真如法性,如此汝能理解何謂魔性真如了否?

    其實,微細不淨之念都能長養魔性壯大,西方有一句諺語:魔鬼藏在細節中。人尤其是修行人,還不能明白天魔、大魔無不是從小小心魔而不斷強化、增長惡念所形成的。故一起心、一動念,常不經意,亦覺得無傷大雅,殊不知塵沙惑雖是微細,但要斷除卻也要塵沙劫。一念一眾生,汝等試想,妄念紛飛,如何入於清淨性海?但不必因此而退縮。釋尊在《金剛經》中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汝等悟通了此四相,即沒有時空界限了。

    在六根作用下,是無法契入超越時空的境界,故吾再怎麼描述,汝等僅是以意識心去理解,很難真入其境。有一個方式:靜默參禪。一般以靜(禪)坐將根塵收攝,真正進入不同靈界()層次,才可能領納此一境界。明白否?

(韓執行長叩問:塵沙劫是多長的時間?)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不要落入時空陷阱;一念頓超。

(韓:塵沙惑是否即是所謂的細妄?)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亦可如此形容。

(韓:連其之存在都很難察覺,更不要說如何將其消除了。)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先由粗的收拾起。

(韓:是存在於深層的潛意識中?)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然!這也是輪迴「根」。

(韓:定靜功夫深厚方能轉化?)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定有諸多層次,有者僅是覆蓋,使其隱而不顯而已。有者可進一步內觀覺照,覺照功夫深,智慧光明展現,才能將無明幽暗破除,此才是真定。

 

(韓:無始無明是否需經過一定的長時間才能化除?)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所謂無始無明,其中就蘊含超越時空的模式。』○哪裡是起始?哪裡又是終點?這才叫循環,才叫輪迴。跳脫出離,從更高更廣的視野去觀、去照,才能五蘊皆空。執著在一個點上,就困住了。落入一個循環模式,就入於生死了,而決定循環模式繼續進行的力量,在於僵化性思維模式。所以才叫汝等要時時清空妄識,更新意識。

 

(學員叩問:如何才能修到不退轉?)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汝曾言見性之後不是仍要保任功夫?安住在那般境界當中,越久越自然,即不容易退轉,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福慧資糧。保任只是回歸本位,安住於本位不退轉,又經過成道的歷程,能隨緣引度有緣,再進入於發揮真如佛性的功用。所謂彰真如、顯佛性,但在那般境界即沒有所謂境界不境界或彰不彰顯,一切任運自然,此自然是合乎大道之自然,非隨波逐流之自然。

 

(學員:不退轉菩薩若乘願再來,還會退轉嗎?)

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示:

    最保險還是要證得無生法忍之後。當然!有些菩薩欲勇入世境,精進成道,那亦是此佛子之本願,在於自覺利他之中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更為迅速。其實亦不是迅速不迅速之問題,登地菩薩早已不執於遲緩,亦了知時空只是凡心之幻覺而已。上述菩薩來不來之論述,亦與因緣觀有關。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375.jpg

靈明佛乘宗

2019年聖示

42.鎮德堂主席弘揚普化聖帝登台(2019.9.27.)

詩曰:

    道場共修同提昇,說法實義必謹慎;

    願力成就功德力,化迷入悟般若呈。

    天父、皇母、玉帝、諸天聖佛、靈修學士、諸賢生等晚安!(眾學員:恩師晚安!)

    鎮德主席糾正修子錯誤觀點

    咱承領上蒼傳法教育之旨意,必當時刻內省己心,在於每個修習分享之時刻,皆要力求實證,方不致於僅是停留於口耳相傳之道理而已。當然凡夫俗子欲漸入聖者之心境,必然要有一段相當深厚的紮根基礎,故汝等雖能在佛乘下化天命之最初始即能進入,可謂是福德善根因緣深厚,然而每位修子須確實領納體悟,真心生起絕對之信念,才能完全將自己心、身、靈全然投入,且在於行持之同時,有點滴的累積實證,絲毫都無法造作也。

    末劫天年,時空因緣已快速來聚合眾多因緣,因此處於此現象大放異彩的有形器物空間,一方面是成道最為迅速的契機,但另一方面亦是沉淪下墜更加快速的因素。故生處於末法的靈性生命體,極其主要亦是唯一的目的,即是要藉此時空因緣條件來提升、進化生命的高度、寬廣度與自由度。

    可惜許多知見卻是一種潛在的制約作用,尤其是以宗教形式的模式,最容易產生侷限靈性解放的框架,因此為師等須要時時警醒眾佛子:心境必要保持於平和、自然且虛心的態度,否則不但因為宗教的教條制約框陷了自己原本無限可能的創發功能,又一方面可能耽誤了眾生原始本有的智慧,此不得不慎矣!

    記得!所有的理論最終必要是指向唯一的真理,而過程中的種種方法只是協助回返的助道工具。好!

    針對汝等今日之共修,吾來作開示。因目前不論下化或著作聖訓,經常會藉一些唯識的名相理諦來幫助修子更好去分析心之作用,在心、意、識的各層面領域來了解凡心、識心與本心之差別。此是基礎,但不可困在某種的認識層面。

    未來吾等會配合筆生將更多信息來傳遞,汝等必要把根基紮穩,否則面對未來因緣之人、事、境、物,若沒有俱足的資糧,將難以承擔教化之天命。

    今日汝等共修雖在表達方面已漸漸熟練,但莫忘了不論內部共修或對外說法,每個道理都要十分正確,才不致於誤導,或因為外界所聞說法者傳述不如理之言論,而認定此道場不正確。明白否?稍後針對不正確之言論來加以改正。

    六道輪迴皆是因為受到每位眾生意識心田種子最強烈、最活躍的因質來感召,絕非機率問題。汝等未來不可再以「射飛鏢」來比喻,不如理喔!此絕非機率,亦不宜說只有六分之一的機會,說法字字句句都要如實正確,不然會被抓包。

    今日所言修行戒律問題,亦不宜太片面,因一般眾生不知持戒是一種讓心性不受器物控制之保護機制。汝雖本意欲破除初入門之善信入道修行之顧慮,但若不能拿捏,稍偏一邊,眾生還以為持戒並不重要,那就相當危險。雖汝沒有預期後續的效應,但此不得不慎,尤其咱是傳佛乘究竟心鑰,真正進道得法者必由衷真心持戒,豈有不守戒律之道理?當然,到那樣的心境時,早已心不執著在持或不持的分別,因一切已自然合乎天律。所以說法者當戒慎恐懼,此恐懼不是一般六神無主之恐懼,而是了知因果循環鐵律而生出之敬畏。

    又言當下地獄門都開了,此種言論亦不當。地獄門隨時都可能開,眾生行惡即刻頓開,眾生斷惡,地獄門即關,天堂路已開,所以說法必要本末究竟圓通無礙。尤其針對的對象若是執相者,更要小心謹慎發表言論,明白否?

    地獄天堂唯心造,現象由心生感召;

    不在相上論說道,唯在顯性合於道。

    汝等尚是俱足善根,聆聽指正都能虛心接納,此乃為師等感到十分安慰之事,因成道路上必要時時保持覺照力,適當調整偏差的觀念,才會導入正軌。辦道確實不易,把持分寸,拿捏分際,掌握有效方法,都在在考驗汝等人世間辦道場者之智慧與心量,更是願力。若無大願力,是成就不了大聖事。諸佛在於因地之時,都是藉由甚深的弘願來累積成道的資糧。當今時代呈現群眾願力成就大局的趨勢,尤其成就佛道,更是要拋開各人英雄主義,才是消除我執的共同方向。一方面以縮小自我來融合大我,一方面強化、內化內在的根本正向力量。

    藉鎮德堂聖務之行使,一方面由理入於成就出世智慧,一方面由行入於成就廣大行願。當下因果清算迅速,汝等當累積深厚的善念,由內識真正淨化,才能由內而向外散發強勁的正能量。

    汝等可有事同吾共研?(學員代請示因果之案例)此回和冤釋結之法事,汝等亦要盡心來圓滿。此公案在此時間點來作和解,為時稍晚。以人之所見與思惟,恐無法挽救其生命,但上蒼慈悲,亦是為兩造開啟和解之善緣。汝等身為辦事人員,必要有正確的認知,咱雖然無法在此時刻挽救其色身,但卻給雙方能親近佛乘,於無形空間修行之良機。

    囑此事主:既然已發心開口欲來和冤釋結,不論未來結果如何,都要說到做到,不要令無形眾生失落,再生起怨恨心,明白否?當事人若無法前來,亦要在其耳邊告知,此因果公案若要化解,其必要徹底生起懺悔心,尤其是十足的信心,因為信念力道是轉化惡因的根本力量。

    汝等亦要認真來思考未來如何建立一個有規章的行使儀式。明白否?汝等人事方面先討論,再稟告。為師等必會全力配合,並指出改善方案。人員向心力方面要加強,規劃有效可行的活動,因有些修子尚十分被動,有者好似客人一般,沒有個別邀請,都不會自動出席。唉!聖凡自己選擇。

    (學員問自己右肩疼痛問題)汝還真是古朝代靈,輪迴不少世了。汝在於古代戰場是十分英勇,但亦傷及不少無辜,雖是無奈,但因質種下,待緣而熟。其實汝目前所疼痛之處乃是過去征戰時意識深層的記憶,屬箭傷。汝之前所和解之善緣僅是一個古朝代的因果,而汝之痛處亦跟那段因果有關。吾實在不願意將汝累世之因果一一翻出來,因為那樣的作法會沒完沒了。仙佛會找機緣拔除汝之病灶。

    汝輪迴到現今,說好聽是正氣凜凜,但眼光中所透出銳利之氣尚未完全調柔。(學員:是殺氣?)不致於殺氣啦!把銳光轉成慈光,如執行長所言,用眼睛發功。汝銳氣太盛、尖銳了一點,倒不致於兇狠,但銳利不能怪汝,以前是一方主帥,就是太傲氣,才會(此生被宇宙機制)將色身設定嬌小,平衡一下。

還是趁此機會開示一位比較嚴重的冤親,如何?

    段于立─為了激勵軍威,汝對其凌辱,故其怨念極深。雖兩軍交戰,各衛其主,但汝當時執法過當,加上其亦是一方主領,其內心氣憤難消。「士可死,不可辱」是其之信念。了解之後,彼此當即刻放下,就當成輪迴幻相中一齣戲,早該由戲中出離,對彼此都是慈悲。明白否?

    段生,汝亦要放下。今日能有緣前來佛乘,亦是善緣已熟,當化干戈為玉帛。人之識心意氣即是如此,禁不起鼓譟,但一切都過去了。雖(學員)午夜夢迴亦受良心譴責,但無奈當時軍情士氣使然。好!不再著墨了,免得記憶再回薰,令段生再憶起當時情景而再度受傷害。

   若無他事,今日至此。為師退。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850.jpg

靈明佛乘宗

師生問答:

鎮德主席示: 功法修學釋疑

2019年第41.篇 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2019.9.21.星期六)

詩曰:

     靈明佛乘弘國際,鎮德堂中奠根基;

     燃燈印心傳自證,法音宣流展寰宇。

天父、皇母、玉帝、大宗師、宗師、諸天聖佛及靈修士午安!諸賢生午安!(眾學員:恩師午安!)

    今日吾有感汝等之用心了,如此稍可令為師安慰,但需要不斷保持,更須力求精進來完善,明白否?

    今日先詢問汝等,是否有個別問題請示,再將咱堂務、道務未來發展之方向,與諸生做一雙向之研會也。

(韓執行長叩問:契印真如、時時帶功之狀態是否即是出離二元對待之狀態?)

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示:

    契印真如若以帶功狀態來詮釋,一般若沒有親身體證者,只是停留在意識認知層面而已。吾明白汝所親證的程度,但一般未能臻至者只會以意識去臆測,如此汝在傳授之時,其心中早已有自我預設之立場。汝明白吾所言否?(韓:明白。)

    契印真如之帶功狀態,是將修證境界以文字、語言向達到那般體驗者來形容、介紹,但往往忘了每個人的「心相」所認知的意識形態都不同,所以自己親證,實在地深下功夫,是沒有辦法移植轉嫁給任何其他人。凡所有體證、領悟,唯一途徑只能自己實修親證,一點都偷懶不得,也沒有僥倖得來的。

    吾明白汝無私分享的公心,但有時恰恰滿足了一般凡夫的投機心理,以為聽來一些觀念或體證的分享,就能達到那般境界,甚至有者在尚未有實際證悟時,亦僅是以他人之證悟經驗來變成自己的境界。吾所言是汝有親證,但有可能造成別人光聽汝的形容,就認定自己有如同汝那般的體會,甚至拿汝的境界說自己有那般的程度。

    (韓:以後傳法時會避免就體證做太多描述。)不是不要,吾等(仙佛)一直不直接針對此提醒汝,即是明白汝是十分嚴謹自律之人,怕會有矯枉過正的效果,只是要汝懂得拿捏,不要一視同仁地普及傳授。

 

    記得任何形容的「名相」,都是用來輔助修子了解,因沒有辦法不透過文字、語言來來作輔助工具,但是「契印真如」、「時時帶功」真的十分抽象。不懂的人永遠不能體會,最怕的是似懂非懂者,又以為自己完全懂,甚至自以為達到那般程度。舉例說明:有者尚以為契印真如即時時可以作為仙佛,無事不通曉,甚至可以任意破因果,以展現自己多麼高明,如仙佛一樣,成為眾生心目中的仙佛在世一般。以如此追求神通顯化感應來認定有沒有契印真如,汝等認同這樣的認知否?(答:不認同。)可是誰能控制,讓迷癡的眾生不往這個方向思考?

(韓:那是否因為懂得契印真如的人仍舊傲心未除?)

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示:

    那根本沒有契印。一絲不純粹的執意都不是了,何況如汝方才形容的那般,早已識心狂亂,還契印什麼真如!魔性真如否?一定要回復清靜,才有真如佛性顯發的基礎。光明大愛亦是真如自性的無量功德性中之ㄧ種面向,可展現的功德力太大、太無極限了,但以人之知見起了一個認定,又落入了第二因,即不屬於元始,所以境界是靠親身體證的。以言語形容,旁人是無法有等量的體悟。人道修子最麻煩的是,不以文字語言又難傳揚,但也正是因文字語言,又造成了修子心中的思緒更加妄想執著。

    即使是仙佛在釋疑,都僅能提點盲點自己去突破了悟。汝等若有所體證,亦僅能在適切的時機點來導引一些需要點化的因緣。一味單向灌輸,其實效果雖有,但給對方的體會是不會太深的,充其量僅是累積一些知識觀念。若以教育善法為目的,當然綽綽有餘,但佛乘是只能由自心親證,非一般敎忠敎孝那樣的倫理灌輸即能滿足眾生成就的津糧。了解否?

(韓:天父設立靈明佛乘的用意之ㄧ,是要破除各個宗教間的門牆與隔閡,而各教的核心教義有許多相通之處。佛乘的本靈甦醒狀態,是否即是基督教《聖經》所稱的內在天國?)

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示:

    內在天國尚有國界,「汝」內在的元始本質無極限,沒有邊坢。其實汝內在的佛性(神性)力量無限強大,外界因素並未約制汝,而是汝不知道汝有多富足、圓滿俱足。汝試著不要以有限的認知去想像,如何做到?即是不斷地捨棄既定的認知。汝回想一下,為何汝在愈沒有知見的狀態下,愈能引動汝先天本俱的力量?(韓:因符合本靈的空性特質。)然!

 

(韓:共修時仙佛所加持的能量,即是基督教所稱的聖靈?)

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示:

    聖靈是特定宗教的一種形容。汝方才提及仙佛加持,吾等即是要不斷提醒汝,把仙佛與自我內在完全合一,那即沒有所謂外面有一個仙佛在加持。吾等已漸漸協助汝拿掉一些障礙。雖然是善法,亦是同惡法具有相當的障道力量。只是人只會防非止惡,不知執法是不分善惡的。吾原本不願提及,但為了加強汝等信心。

    韓生汝之先天來歷確實不凡,而下凡之前,宇宙法則啟動了一種保護設定機制,加上汝本身靈等純淨,對於不善之事本能的相斥,故能潔身自愛,但保護機制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汝內在爆發力之發揮,因為若不如此設定,以汝善惡分明的本質,恐會陷在陰陽勢不兩立之情境。屆時不但沒有辦法履行汝下凡之本願,反而陷入陰陽對待之因果當中。故佛乘精神薰習一段時間之後,要試著憶起汝之元神內斂而蘊而不顯。以現代人的口吻來說,快讓內在的巨人甦醒吧!怎麼甦醒?先把外在的仙佛忘了。仙佛是拿來作何的?一般人是拿來祈求依賴的;修行人是拿來恭敬的。是不是?

    《金剛經》一再提及去三心、四相。祈求、依賴就不用說了,是凡心作用。恭敬的定義在哪裡?人都因為尊卑分別來判斷要不要恭敬,對嗎?恭敬仙佛與恭敬一切眾生有差別嗎?仙佛是已證道者,眾生是未證道者,所展現的狀態在凡人眼中是天壤之別,何以故?因有三心四相的執念。凡人只能具足肉眼識心,連慧眼都沒有,難怪累劫都在生死輪迴,而不能破除三心四相,一切成道條件免談。

    好!汝之功法已傳授了一段時間,可時常叮嚀學員自證用功。汝可多花一些精神往更深層次、更高領域去體驗。汝之條件不是一般人都有的,為師知悉汝無私,不藏私,但為師給汝一個更大的挑戰:往內在自我極限去挑戰、突破。汝可以的,先天條件俱足。

(學員問:禪定過程中突然整個人驚動彈起來,是何原因?)

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示:

汝所言之狀況是靜寂至一種程度後,後天識神稍息退位,先天真炁起了作用。是好現象,但不要執著,亦不要期待,順其自然。   

好!為師退。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376.jpg

靈明佛乘宗

2019年聖示

39.鎮德主席弘揚普化聖帝降(2019.9.14.星期六)

     鎮德主席聖示: 學員修學指正

       諸賢生辛苦了!吾雖是來針對道務作指示,但初期吾則不嚴厲要求、訓斥,但未來,尤其明春之後,吾將頻繁定期前來,針對道務、堂務作更嚴格的要求與指示。這段期間給予汝等來緩衝適應,但不可遲遲都停滯於這般的狀態,明否?

       執行長,汝近來對聖務發展的如何?(韓:如同往常帶領各地共修、整理聖訓打字建檔,準備未來出書。)汝近期須要稍作調整,針對自己多花點時間煉功,因汝最近一些福報與能量有意無意地佈施出去。雖上蒼已全力回補,但汝太慈悲了,一心只顧著佈施出去。如此形成一種消長的必然現象,所以短時間內,汝需著重於「守」,或許汝不能理解吾作此提醒的用意,但吾又不宜言太過明白。

    (韓執行長:那以後要如何帶領共修?)其實方法汝有掌握,只是汝若能潛心研「會」,這段時間所有的聖示與著作都指向一個觀念:即是一念若住,三界難出,這相當細微,不易察覺。困難點即是:成道的訣竅在於如何拿捏通貫,「善」與「至善」為成就果位的層次分差。汝確實可靜寂達至啟動先天靈炁,但在於一心想幫助「別人」(所謂外界的眾生)之同時,則又落入於脫離一合相的狀態。為何菩薩要入於無上正等正覺?必要沒有外在眾生可度。汝雖能為法忘驅,但莫忘了自己這位眾生是比任何其他眾生要早得度的。

    汝慢慢去領悟一下,其實這也是最難之處。吾只能給汝一個提示:外在的一切作法跟內在的心境有直接完全的關連。不是要在外相上費心思,也不是什麼作為都不要。重點是作任何事務當時的心境處於何種境界?(原本的作法)照樣可以作,但心態須大幅提升,一切出於自然,沒有微細為眾生作什麼的想法,甚至當下融合為一。只能點到此為止。這要一次、兩次轉化心境,破我執、法執,一般說法要多劫,即是此道理,因為一個觀念卡住,就上不去的。

      (陳學員),汝目前處於聖凡境界的游移,其實依汝之所學,本該十分容易俱足成就資糧,但面對所謂凡塵「假」景,有時一文錢能逼死英雄好漢。這光概念上的觀空,是跳脫不了的。汝言有道理否?煩惱轉菩提是一種境界,明白善用意念來化解困頓,又是另一種層面的境界。點汝一個訣竅:不要太相信汝目前的困境是那麼堅固不可摧。把汝內在神聖的力量放出來,但第一步先不要折服於逆境,那沒有絕對的真實,汝的神聖威力一直都在。強化一次逆境的真實,即增加化除的困難度。方法汝運用一下,汝的內性、直覺、直觀不要循以往的意識模式往死胡同裡鑽。

       又一個重要的觀念:不要一直回想、回薰過去作了什麼「業」。從此刻起,淨濾身、口、意,尤其是「意」,首先止妄業,三業若能真正淨化,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可行六度萬行,這才是真功德。

       不要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斷送自己有生之年可能的成就因緣。為師或許以最高標準來期望汝,但若不如此,此生入於佛乘又有何意義?

    (邱學員),汝有何事同吾共研?首先汝切不可因任何因素起煩惱,汝沒有得到近期著作的啟示否?煩惱是什麼樣品質的能量?(答:是不好的能量。)而且光煩惱於事有補否?(答:沒有。)遇到困難,先理性面對,積極找方法,時時保持正向、光明的心念。對內我意識下達正向指令,宇宙才會回饋汝的需求。積極找善緣,那是一種正向的念波發射。切不要又一邊以擔心來削弱好事的促成,此即是意識強大、力道強勁者取勝。明白否?仙佛已在暗助了,不要擔心。尚有其他事務否? 若無他事,吾退也。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2920.jpg

靈明佛乘宗

2019聖訓第36篇

36.無極駕前麻仙姑降(2019.9.6.星期五)

詩曰:     

     無極原靈落凡塵,駕前侍母沐恩深;

     仙姑降堂會賢哲,超越時空會真人。

    聖示:靈性無極限

    諸聖佛、諸靈修士及諸賢生等晚安!(眾學員:恩師晚安!)

    今日乃殊勝之瑤池聖會(八八蟠桃宴),凡塵亦可同無極仙鄉共慶賀,但眾修子是以人之心識與知見來想像天界之狀態,與實相有甚大之差距,因人只能以人之思考角度來想像,以最大之恭敬向上天 老母表達愛意。此乃無可厚非,但既能契入佛乘真諦,必要提升內心之層次與境界,當然尚可以自己在人道之行動來表示祝賀,並不是要完全免俗。最主要還是能以內在最大之佛性彰顯,來供養諸佛菩薩,甚至 天父、皇母。將此身真正成就起來,則是給予 皇母最珍貴之獻禮也,明白否?(眾學員:明白!)

    當然今日賢生所供養的賀禮,母娘亦十分欣喜,因為靈兒能不忘天上老母,是十分難得也。

    吾要來為諸賢生等建立一個嶄新的思維觀念,即是莫將天界以汝等當下的時空條件與文明來想像,因為靈本身是超越多次元的靈活神妙,因此汝等所認知之 母娘,並非汝等意識頭腦中之能浮現之畫面,故不可僵化的以為 母娘就是如人之形體一般之生命。須明白「母」為一切生命之起源,所有生命演化之總根源,而在於無極高等靈性次元,是人道思維無從理解、想像的,但汝等亦不用在此多費心思想像,因為在未達到那般境界前,若以意識去理解,尚在妄想之領域而已。

    汝等之所以稱之為靈兒,即是整體之中不可分割之一部份,但人因為入於陰陽,心之作用產生動盪、分離之貪著,而迷於幻有之追求,從原本一體之狀態分離,猶如離家之遊子所攜帶之盤纏有限,在外失去整體大家庭保護下之安穩與安全感,故只要生而為人,必存在一股莫名恐懼與匱乏的不足心理。此是靈性脫離本體落凡後的通病。

    其實,脫離本體亦是人之潛在意識的錯覺而已,因人根本脫離不了本體,故所謂不生不滅。而脫離、匱乏、恐懼、我執、萬相皆僅是大道本體演化之現象而已。人因有意識而一再強化此幻覺,證道即是要從千古萬劫中之幻覺、幻象中甦醒覺悟。原來從來未脫離,未曾生死,一切只是一念起妄,無始無明所產生之輪迴生滅能量訊息波動成相,所形成之夢幻而已。

    人因妄認四大、六根為真實之覺受,故我執堅固難摧,尤其內在心識之認識作用十分強烈,加深了有個所謂的「我」,因此怎能不受六根、六塵及六識的作用影響?然而若想於五蘊十八界中理出個頭緒,是難上加難,必要能直接由心之總樞紐來觀透生滅即幻。知幻才能離幻;離幻方能覺明。

    娑婆眾生修道最困難之處,即是在虛實空有之中取得中道實像。凡夫執有妄求;二聖偏空,不能顯明佛性,發揮大能。故欲契入佛之境界,必須明瞭虛實不二,空有融貫之妙用,才能真正符合大道真理。

    吾雖以仙姑為稱謂,但汝等亦不要將吾想成LKK的狀態,因為靈體本身並無特定之形象,卻可以是任何形象。所以汝等將佛像刻成何般之形態皆無妨!只要汝等人道眾生見了心生歡喜與恭敬,高等靈性是不會有任何好惡分明的,明白否?

    咱靈明佛乘之名是為了給汝等有個師承、法承之依止而已。雖天界行政系統是以比較宗教化之名義銘記於天界,但主要精神仍是需要藉由汝等人來將上天旨意與靈性教化成長的功效落實在人世間,故汝等必須跟上時代變化之腳步,因為未來汝等要傳承接棒者,皆是新新人類,故必要善用當今科技文明之便。有飛機、高鐵,難道還要用走路或騎兩輪車(孔明車)否?

     將意識更新一下,接受新的思維,但還是要保留核心精神。方法可以創新,但主體核心精神不可喪失。雖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靈活腦筋,但年長者有年長者之智慧與體證。年長者要接受年輕人更有效率之作法,年輕人對年長者亦不可失卻基本的倫理與尊重,可以活潑,但不能流於輕率,明白否?

    若能巧妙將老、中、青三代連結互補,這樣的宗脈才能吸引廣大眾生入於佛乘修持。雖佛乘最究竟之教義未必人人能受,但道場亦要廣開方便之門,但入門後必要導入實修,不可永遠將方便當隨便,那樣將會失去佛乘下化之精神。明否?好!今日至此,為師退。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878.jpg

靈明佛乘宗

2019聖訓第37篇

鎮德堂主席虛空弘揚普化聖帝登台(2019.9.12.星期四)

        鎮德總堂任主席,弘揚普化佈真諦;

        靈明佛乘宣心法,破迷顯正出幻局。

        聖示:秉正合德

    大寰天地所有蒼生皆依其過去含因,遇緣起現果報,此必有一定之軌則。靈性雖俱備神通變化,但若入於迷幻之境,則甚難回復清明之境。若缺少善因緣引導,多半會隨心之妄執而不停造作諸業,將心綁得更死。心一旦受困,意識纏縛之現象則愈發緊密,此即是業障纏繞的必然狀態。

    秉正─是要將心安處於公正,能秉持公道則可免於偏私、慾念而造罪,因公道之德徵合乎宇宙自然規律,不會因為偏差、徇私而導致陰陽氣場之失衡。

    鎮德佛堂設置之目的是作為上蒼行使佛乘教育聖務之基地,雖初始規模不大,但可以發揮既長遠且深廣的影響,因此初期之方向與作為,正知、正見相當重要。尤其設立道場即是開始公開向外宣揚的作為,必須俱備經營的智慧與正確的觀念,莫以人有限的心量與思惟去等閒看待。既然佛乘在於人世間的示現是以千秋萬代的立基為上蒼的佈局,則所有佛乘之修子當有高瞻遠矚之器度與視野,須把握一個基本原則─佛乘所承辦的天命是超越個人,跨越對立,真正實踐佛乘的基礎精神,絕沒有個人的本位色彩認定,或以自我的感受來主導、經營整體道場的未來。

    當下佛乘下化的文藻資糧並不匱乏,又未來亦會針對時下眾生的需求給予更為普及性的開示。如今佛乘道場最需要加強的則是宣講方面的師資人才,上蒼將再以宣講下化配合文字下化。汝等內部必要先定下心性,穩穩立定腳步,因承領教化旨令之道場有別於一般香火道場,短時間看不到眾多之信眾前來護持。但既是佛乘,要的即是精英,非上蒼對眾生起分別,而是佛乘心法能受、得以相應者,必然需俱備一定的根器。汝等目前最需俱備的心態即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因為德性深耕、基固,才符合於厚德載物之法則。

    人道是修煉場,亦是累德積功之法場,而麻煩的是人皆個別具有獨特之心識以及自由意志。若在法理上要完全要求達到一致性甚為困難,因人總有隱藏於深層的自我優越感,而且人大都仍處於我執之中。一個人最在意的永遠只有自己的覺受而已,所以要在論理說法上要求別人完全認同,是不太可能的,但亦不能因此而因噎廢食,完全斷絕彼此交流溝通的管道,此乃汝等辦道場之人值得深入思考的重點。

    其實有真正實修之人,不論從外界見聞任何訊息,都能透過自己的正心、正念、正確思惟,從中領悟所有文字語言當中所挾帶的訊息智慧。說法者本身只是引動所有聞法者內在的覺知功能。智者悟得深,迷者評判、分別;一切都不是別人的境界高下,卻是自己的妄心認定而已。故仙佛有時觀汝等人世間經常為了一句話、一個論述而衍生種種情況,在佛之角度,只是眾生各別心相反映的應現,實不值得一提,更不必要反覆回薰意識之糾纏。

      意識依止淨色根,心能離妄遠幻塵;

      外界層次緣心垢,穿越障礙再提升。

    真修之人只可向內觀照,不以識別著於人、事、境、物。外在沒有跨越不了的鴻溝,內在才有止滅不住的心理障礙。

    對於同儕間所發表的修行心得,是否曾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禪意?還是急著貼標籤?急著因人而廢言?過去六祖在於五祖門下,曾因人之分別心而不得登堂入室,然而自性、佛性本來平等,得法之人亦受到天意之安排。禪宗卻在當時不算正規弟子(世人所認定之正規)之手中大為廣佈弘揚,此無非藉六祖來表法、來真實示現,故修子修道莫把精神心思浪費在認定旁人修為境界如何,惟有老老實實清靜本心,徹見本明,才是進道之途徑也。 

    未來仙佛會在適當時機,個別來啟發汝等特有的能力。汝等只要記得隨時將修行先落實在檢視自己不足之處,不要如同過去拿著放大鏡找別人的問題,自己的問題卻成為大家的教材,那豈是佛乘修子應有的心態?

    中秋時節已過,汝等以往所行持之任務,上蒼皆銘記詳載,雖咱不可因鼓勵汝等反成汝等之執著,但吾之所以提及乃是因禍福相依,但多累積善德總是修、辦道者應行之事務,更是保身護體最確實的保障,一切源於自然而為,才是佛乘修子該有的心態也。

    堂主之講座不論來者人數多寡,都不可輕忽,因看不到的會比見得到的多太多也,明白否?  

祝有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